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扫描     
《留学生》2014,(1):4-5
未来5年 我国将成最主要人才回流国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各类回国留学人员从444万人逐年递增,到2012年达到27.29万人,是历史最高值。其中,2012年人数同比增长46.57%。从1978年到2012年底,共有109.12万留学生回国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统计,2013年我国迎来了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对比2011年的18.62万、2012年的27.29万,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增长到66.6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则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性拐点。为什么会出现"海归"热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  相似文献   

3.
明媚  文心 《留学生》2012,(5):6-15
曾几何时,有一个事实让我们尴尬: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中,80%的人去了美国,而北京大学的这一比例,也高达76%,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而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于是,许多专家大声疾呼:中国已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30年前新时期开放留学的序幕拉开至今,我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136万人,其中学成回国37万人,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走向世界奠定了人才基础。我国鼓励出国留学和学成回国的政策对留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近几年,回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每年都在13%以上,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今年3月发布的留学工作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2016年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2.23%,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中国的“人才磁铁”效应逐渐明显。与此同时,海归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今天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已连续两年超过印度成美国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81.84万人,回归率为36.5%,超六成留学生滞留海外。报告显示,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7.
樊瑛华 《留学生》2013,(9):55-57
留学人才一直是我国建设中的生力军,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服务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留学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就陕西省的情况来看,从1978年以来,公派和自费留学生13.6万人,截至2012年底,在陕西省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总共有1.08万人,占出国留学人员的8%。  相似文献   

8.
到去年底,中国已在北京、上海、苏州、西安、武汉、烟台等23个城市建立了留学创业园区,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目前,全国由留学生自己创办的企业已逾千家。国家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艾方林日前在烟台留学生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作上述表述。艾方林称,自80年代以来,中国到海外留学的人数逾30万,目前已经回国的有10万人。近三年来,留学生回国每年以13%的数量递增。艾方林说,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形式包括进入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到留学生创业园区创办实业、建立研究发展基地等。近几年来,留学…  相似文献   

9.
锐话题     
中国精英流失居全球第一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高学历精英人才流失海外。这些精英人才不愿回国的主要原因为不习惯工作上的"潜规则",复杂玄妙的人际关系,食品安全和社会不公等。这也突显出我国社会综合"软实力"的欠缺和海外精英人才对国家未来发展信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归国     
《留学生》2010,(9)
加拿大近三成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工作【新浪网】近期,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6月,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总量突破4万人,相当于国际生总量的20%左右。平均每4个国际生中,就有一个中国学生。该报告还显示,28%的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就业或创业,其就业和创业方向以金融、信息科技及环保节能等领域为主。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加速,是近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1.
涌动的春潮     
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2010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其中90%以上是自费留学生,年度出国留学人数5年内翻了一番,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相似文献   

12.
广角聚焦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中国派出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2010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13.
周健平 《留学生》2013,(9):14-15
2011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62万人,同比增长38%。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但同时,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相似文献   

14.
刘洪进 《教师博览》2008,(12):18-18
近年来,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人数逐年增加。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度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2007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一倍多,创下回国人数的新高。从2004年至2006年间,留学生回国连续3年保持了20%;2上的增速。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估计,200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有望突破5万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海外学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虽置身异域却时刻关注着国内政局的变化。在中国留学史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都成为引发大规模回国潮的契机。 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既造成了全国人力物力的大流离、大漂泊,但也使全国的有志之士在大漂泊中达成了大聚合。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留学人才的聚合。国难召唤着数以千计的海外学子中断学业,从世界的四面八方回到祖国的怀抱,聚集在抗日救亡的大旗帜下。抗战前夕,海外中国留学生共约1万人。这是迄今为止的中国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 抗战时期回国的留学生唯一信  相似文献   

16.
魏祖钰 《神州学人》2006,(10):30-31
近年来,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人数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回国人数2001年1.2万多人,2002年1.7万多人,2003年2.1万多人,2004年2.4万多人,到2005年回国人数已经达3.5万多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优秀拔尖人才的回归率还不够高。如何使更多的留学人才,尤其是优秀尖子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是一个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探索的课题。如建立全国统一的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才市场;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国资助力度等。这些均为留学人才工作中十分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国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人…  相似文献   

17.
《出国与就业》2008,(9):35-35
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网站消息:为体现国家对广大自费留学生的关怀,鼓励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自该"奖学金"设立以来,已有25位在新加坡留学的自费博士生获得该奖项。他们有的已学成回国,有的正准备回国  相似文献   

18.
锐话题     
正九成留学生回国因"恋家"《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披露,有90.9%的留学生的回国首要原因为"家庭团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与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很高,家庭生活是他们最主要的回国原因。同时,不少留学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把发达国家的经验复制到中国来,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国外正持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回国创业组织呼之欲出(本刊驻加记者李谷) 近日召开的“留学生创业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对海外人士回国创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议由“欧美同学会”、“全国工商联”或“中国侨联”等社会团体牵头成立留学生回国创业组织机构,为更多的回国人员提供服务。 回国参会学者和企业人士界定了新时代国际人才的概念,他们认为,具备国际人才资格的海外人士已不仅是海外留学生,还包括出国的移民人士,他们同样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和海外技术背景。祖国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马建明 《留学生》2009,(10):1-1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间中国共输出留学生13915万人,迄今回国39万人.目前仍有约100万留学生在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