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广泛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时代潮流,决定着大国的崛起方式;国际合作既是中国崛起的条件,又是崛起的中国不对外构成威胁的保证;中国崛起与西方大国崛起不属同时代的问题,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将“和平崛起”的目标口号换成“和平发展”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崛起时代的国际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成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 ,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大致在 2 0 30年前后完成。在这个崛起时代 ,将呈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具有不同的国际环境内容与主题。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应该吸取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历史教训 ,根据不同阶段的国际环境 ,制定相应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国际机制是现代国际社会调节国家关系,增进共同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某种意义上,参与国际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国际社会的融入。在国际机制的诸多形式中,多边条约是最明确和最重要的国际机制形式,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可以用加入国际多边条约的状况做参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虽有波折,但最终选择尊重和广泛参与国际机制。中国参与国际多边条约的历程与状况,既反映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也与国内国际环境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加入各种国际多边条约,参与国际机制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国际体系,同时,也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正经历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性转型,这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将积极促进国际体系的规则、结构、机制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美国通过非中性的国际规则来构建新帝国体系的逻辑和路径。美国霸权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通过对国际机制和规则的主导,来维系新帝国体系的运转和治理,并从中获取霸权收益。美国精英阶层对于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关注,并非在于传统霸主国对于崛起国武力挑战的担忧,而是崛起的中国是否会在美国全球统治所依赖的制度领域挑战其权威,甚至成为其竞争者。因此,以现阶段美国的相对实力及其走势,对华长期战略的定位在于有效利用并塑造国际规则及国际机制的非中性性质钳制中国影响力的扩展,最大程度降低中国在美国战略重心地区成为其制度竞争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战略机遇期的形成:中国崛起的国际条件 1.新世纪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可能争取保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改善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随之,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亚洲的乃至世界一颗耀眼的新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平崛起成为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事实举世瞩目。选择和平,为中国崛起奠定了道义性和正当性基础,是中国对历史清醒深刻认识的结果,是对和平外交政策的最佳阐释,是展现新形象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对当今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和平崛起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崛起"这一国际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崛起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认为中国崛起的本质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密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提升国家内部层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体现为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霸权的概念以及形成霸权的条件,可以看出由实力对比所产生的霸权地位应与由支配意愿产生的霸道行为加以区别,而取得霸权地位则是中国崛起的目标与最终结果.中国和平崛起应该避免的不是成为霸权,而是施行霸道.为此,中国应当确立不同于以往霸权的影响国际互动的权利和规则,塑造而非控制未来的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在中国崛起语境下,有着多元文化传统的加拿大的对华反应及其对中加关系的影响。中加两国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但在新形势下也曾一度出现了不和谐甚至是冲突和隔阂,毕竟两国关系离不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加拿大国内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形成几种不同的反应,其中理性派逐渐占据了上风,也预示着中加关系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政治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国际安全研究的发展动态值得关注。近年来,国际安全研究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军备与武力使用、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地区安全机制和群体冲突及其管理等几个核心领域,并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理论和学说。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有三个特点:议题导向的研究逐渐成为主流;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成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研究方法更加精细,同时使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成为常态。理解这些研究领域及其特点,对于未来的国际安全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指出,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并行,赋予中国巨大的国际战略塑造空间,国际关系理论主流范式的整合正在积极回应世界转型,但对中国崛起的解释乏力,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依旧处于模仿和追随西方阶段,以西方重心为重心,被笼罩在西方范式之下。作者呼吁,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作者认为,实现这一宏大理想,需要加强对中国之世界理想的研究、加强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研究、加强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等。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理念,表明了中国愿意担当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在积极融入现有国际体系的同时,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谐世界观是对前三代领导集体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对于推动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和谐世界建设的总目标下结成最为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将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这是历史的必然。固然,中国崛起的过程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脚步。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实质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周恩来建国后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主线,着重探索了建国后周恩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导作用,阐述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困阻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的不同层面上所表现的姿态是不同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秩序 ,需要在开放姿态、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和善于运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的基本内涵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吸取了历史上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依据冷战后变化了的国际政治现实,确立了和平崛起战略.和平崛起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融人现有的国际社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摆脱了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日益崛起,这既是举世瞩目和认同的事实,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日益凸显,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的许多负面言论也接踵而至。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积极思考与应对中国崛起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培养具有大国意识和胸怀、能够承担后崛起时代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失去了08年,得到了09年。得失之间,对于这个市场的认识,再进一层。其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是,A股市场的运行节奏逐渐与国际接轨,而震荡幅度依然保留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中国面临着来自海洋方向的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围堵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西方一些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不断误读中国和平发展的方针。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大国的群起猛烈地冲击着西方国家长时间积累的传统国际优势,挑战他们的国际主宰地位和主导的国际格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互动复合型问题,中国外交需要适应中国国力提升这个客观因素的变化,中国需通过更加合理的外交布局和外交运作将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