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已有一段时间了.这儿有很多情况和国内不大一样.甚至让我感到很奇怪.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吧。 在美国你能看到一个现象:到处都是墓地。在国内,墓地一般都选在很偏僻的山上.或者是专门圈出一片地来。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母是改革开放之初到海外淘金的大学生,现在已在新西兰站稳脚跟,于是就把我从国内接到奥克兰的一家中学学习。起初,我对能否跟上,很是担心,但后来发生的事打消了我的顾虑。渐渐地我这个在国内学习一般的学生,在那所中学竟如鱼得水,成了尖子生。想想在奥克兰上中学的经历,还真有几件事让我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3.
关姗 《少年文摘》2012,(9):14-15
在澳大利亚,老马把一直对数学老师充满敌意、经常交白卷的我,变成了在数学上可以拿A的我。是,马克肯西先生在国内读书时,我从初中起就厌恶数学。来澳大利亚之前,我听说国外的数学很简单,不学也会。我特别激动,心想:终于可以咸鱼翻身了。  相似文献   

4.
我记得刚开始在国内学英语,学到 brother,siste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老师就问班上同学谁有兄弟姐妹?有个女孩马上就举起了手说:“我有一个弟弟。”当时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她,是觉得有个兄弟姐妹会很特别很酷,还是觉得自己很孤单?我也说不清。来了美国后,我曾经无数次被问到有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甘肃工业大学更命为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 记王智平提出了创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日前,笔者就创建国内高水平大学一事采访了王智平。 王智平很激动。他说,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是我  相似文献   

6.
傻傻两岁了,玛丽和安妮都建议我给他找个幼儿园。我觉得很对,于是在她们的推荐下去看了几家幼儿园,想挑选最满意的。傻傻在国内与爷爷奶奶生活了一段时间,期间在国内的幼儿园里待了三个月,而我也在回国期间参观了几位国内朋友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想比较一下中国和德国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后来,我把这种比较说给玛丽和安妮听,她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比较没有好坏之分,两国的幼儿园各有特色,我看到的也只是一部分幼儿园,在此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做个记录,希望这种比较能引起国内的幼儿家长们的思索。环境和条件就环境和条件来说,中国和德国的…  相似文献   

7.
陈曦 《留学生》2009,(9):32-33
“我很享受国内的教书时光。”仲夏的一天中午,记者在中央财经大学见到了刚讲完课的吴仰儒。年届五句的他热情开朗,神采奕奕。谈及留学,他有些激动,“留学为我的人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我的研究讲到底是从美国开始的,没有留学,我不可能走上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8.
董资 《神州学人》2013,(5):30-31
"我的孩子在英国留学,一次回国回家,我们发生了一点小争执,然后十几年来第一次,她跑过来抱着我,说妈妈对不起,真的,我当时感动得哭了。她学会表达爱了,这是在国内都没有学会的一件事。你能想像吗?"4年前她中考失利,变得沮丧而没有自信,我毅然将她送出国。现在,她很开朗也很能干,还考入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女生Sophie的妈妈对于送Sophie出去一点都不后悔,我们找到了Sophie来谈谈她的英国留学故事。  相似文献   

9.
德州开车,野     
黑眼睛看蓝眼睛,很蓝。蓝眼睛看黑眼睛,很黑。于是有了东西方两种色彩两种观念和两种人生。记得去年回国,踌躇满志地想在国内的街道上表演我在美国练就的车技。但从罗湖海关出来,一上出租车,就立刻被  相似文献   

10.
校园的记忆     
正2006年的春天,我第一次来到芝加哥的校园。那时,儿子在这所大学读博。十年过去了,多次来美国,只要是在芝加哥入境,我都要到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转转,尽管儿子早已经毕业,不在这里了。我很喜欢在校园里走走,尤其是在美国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国内的大学,其实也有很不错的校园,比如北大、武大、厦大,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最近这几年那里一下子人流如潮,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一个朋友从国内来美国十几年了,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  相似文献   

12.
《神州学人》是我在留学生涯中难忘的期刊之一,每月她如期而至,给我孤独的留学生涯带来国内的问候与温馨。通过《神州学人》,我知道了国内发生的种种激动人心的事情,看到了许多率先回国的留学同辈在国内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我在加拿大定居之后回到国内创业与《神州学人》所代表的来自国内的信息使者是分不开的。 “新东方”很荣幸能够和《神州学人》这样一份留学生的刊物携手合作,共同创办“新东方进行时”栏目,向依然在海外奋斗的万千学子送来“新东方”的问候与期待,送来“新东方”所身处的国内沸腾火热的机会和信息。“新东方”希…  相似文献   

13.
Tommy Sarah 《成长》2005,(4):15-16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挨,我曾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现在跳出来了,却唏嘘不已。周围的人都在为我惋惜,3年多前从国内顶级的大学保送进顶级的研究生院,我从没想过会走向申请退学这条路。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上海中学国际部读高一的时候,我就有了开创社团的想法,这主要是因为我外婆的一段经历。那年,从小与我非常亲近的外婆竟连续动了两次大手术,术后,身体虚弱的她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照料。我也从中了解到:因为医疗资源不足,医院的床位紧张,国内有很多术后病人无法继续住院观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体的康复。我很希望这种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并想为此做些什么。可我还是个未满18岁的青少年,又能怎么做呢?很自然地,我首先想到了学生社团。之前在美国读书期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学生更有竞争力了,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很刻苦,不仅因为我们很勤奋,还因为我们的背后有国家的支持。——李大庆我庆幸自己的留学选择在我硕士毕业前,大概是2006年年底,我获悉教育部即将在2007年年初正式启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立即着手准备申报。其实很久以来,我内心就埋下了出国留学的愿望,但一直在做两手准备。除了出国深造,在国内读博士也是一种选择,甚至连就业都考虑过。我读的是理科,属于研究性专业,特别想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多出去闯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7,(1)
求学——风光背后写满了艰辛J是在CITY UNIVERSIT丫就读MASTER的中国留学生,中等身材,肤色很白,说着带着北方腔的普通话,说话速度很快,声音很好听,鼻子上架的一副眼镜,让她看起来更加斯文。她体态很轻盈,反应超快,有时候,我觉得她好象一只安静的兔子,孤独地跳跃在伦敦的街头。J来自河南开封,属于很勤奋很单纯的类型,绝对不同于个别仗着家里有钱有势就好逸恶劳混日子的学生。我见过她很多次,似乎从来没有从她的打扮中得到任何的意外——永远差不多的款式,简单而朴素,和这里很多打扮得异常前卫的中国女学生站在一起,你永远也不可能第一眼认出她。"父母能供我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要多赚点钱,让弟弟也出来读书。"这是J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因为,似乎八十年代的孩子们已经很少能够这样想了,很多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们的举止、穿着、思想,每一刻都能让前辈们眼花缭乱,应  相似文献   

17.
在快乐中学习在维也纳,我一直对学习很感兴趣,因为我在快乐中学习,在娱乐中长知识。由于英语水平低,我参加了语言培训班。语言培训班的课比较枯燥,可老师依旧能将它讲得轻松活泼。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些讲解虽与考试不太相关,却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向我们传授如何正确使用英语中的标点,这可是我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枯燥。掌握了标点符号的规则后,我觉得这对理解复句结构有很大帮助。之后,我抱着一种接受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讲解,学习自然就变得轻松了。为帮助我们学好语言,语言培训班快结束的时…  相似文献   

18.
孟琼 《新读写》2011,(1):9-9
我出生在瑞士,很小便随父母回国。我爱瑞士,更爱中国——这是我的祖国。 父母告诉我,带我回国的初衷是让我接受国内教育,学好中文,做中国人。我很认同!现在有许多身居海外、祖籍中国的同龄朋友,虽会说一口流利外语,却对中文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我叫克娄巴特拉,一位埃及公主,生活在2,000多年前。埃及是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国家,但在当时,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难时刻,由于外来武装侵略和国内治理糟糕,我们的国家已经不堪一击了。身为公主,我很希望能帮助国家做一点儿事情。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逃亡生活我出生在公元前69年,在宫廷里长大。我父亲托勒密二世是个昏庸的统...  相似文献   

20.
姚中彬 《留学生》2010,(8):16-16
毕业典礼结束那天,我开着车,在香榭丽舍大街转了好几圈.然后沿着风情万种的塞纳河缓缓开回自己的住所。那一刻,我很纠结:是留在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继续自己的梦想?还是彻底放弃6年的所有努力.回到国内,一切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