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苏学生的培训是新中国初期留苏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留苏预备部(也称作俄专二部)组建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留学生进行短期(一般为一年)强化培训,内容主要是俄语、政治理论以及政治思想教育和时事政策学习;同时它还主持对留学预备学员的政治审查和出国准备工作。通过对留苏预备部工作的介绍,能够全面地了解留苏学生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
留苏学生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有秩序的.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的留苏学生克服了语言和专业难关,经受了政治上的考验,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也加深了同苏联人民的友谊和感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苏联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曾经留学苏联的留学生则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留学苏联史的研究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苏联和俄罗斯的学者着手较早,对中国学生留学苏联的全貌加以概括,20世纪90年代,苏联时期的大批机密档案相继解密,其中不乏与留苏教育相关的文件,这无疑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非常珍贵的材料,所以其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台湾学者对留学苏联这一问题也比较重视,以国民党留苏学生回忆录等史料作为依托,也取得一定成就。大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所利用的史料也较为单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苏教育的研究无论从广度、深度、史料等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涌现出一批史料翔实、角度新颖、立意不凡的佳作,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张泽宇 《历史教学》2004,2(12):19-24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5年,新中国派遣了大量青年学子和国家干部赴苏联进行留学和实习。1953年起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派遣留苏学生也进入高潮,但1957年以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派遣留学人员数有很大变化,至1965年中止派遣。本文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阐述不同时期选派留苏学生的特点,展示新中国留苏高潮的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样的老生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作大学新生的时光。虽然有一些人会想去忘记它,可是总的来说,那些日子充满期待,也有些许烦乱,更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中期,统治新疆的军阀盛世才为标榜亲苏态度、加强与前苏联的联系,从而争取其鼎力支持,先后派遣多批中国学生赴前苏联中亚地区留学。这一官派留苏教育活动不仅造就了中国人留学史上最为特殊的留苏生群体,而且对新疆的解放与发展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陈树人公子陈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分裂后回国 ,历任中共广东省委要职。后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时曾遭敌人逮捕 ,并被敌人杀害 ,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09,(3):30-33
刘鸿儒.欧美同学会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酋任主席,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在冬日明丽的阳光里,我循着老学长们指引的路线,开始了我的寻觅之旅。 从高楼鳞次栉比的北京西单闹市口向南,都市的喧嚣瞬间抛在脑后。尽管从未来过这里,可是漫步在狭窄陈旧的新文化街上,却有一种异样的亲切在心头。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的留苏学子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这个光荣而神圣的承诺。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留苏学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难忘师恩     
小林 《师道》2007,(9):44-45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只剩一年我就要离开美丽的校园了,心中有许多不舍。回首15年的校园生活,许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像"慈母",给予了我母亲般的关爱;有的是"严师"让调皮的我转入正途;有的老师真城地对待我们,给予我鼓励,肯定我的价值;还有的老师是我的"益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给了我不少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在苏联的支持援助下分期选派了一批留苏生,以培养政治、军事等方面骨干,从而掀起了留苏热潮。但在国共合作破裂后,这股热潮即戛然而止,众多国民党员留苏生被遣送回国。随着归国留苏生人数的增加,建立相关留学生团体的条件也逐渐具备,以国民党员留苏生为主体的留俄同学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因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而产生独特、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依附于汪伪政权的"中国留俄学生同学会"也粉墨登场,为日本帝国主义与汪伪政权俯首卖命。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同时解决国内人才紧缺的局面,新中国向苏联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这些留苏学生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及业务考查,最终派往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成后回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科技、教育、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为期七天的根基英语品格夏令营结束了,孩子们在学习英语、学习品格的同时,更珍藏了值得回味一生的美好记忆。上海夏令营开营的第一天,小班的几个孩子哭了几个小时要回家找妈妈,但是分别前的晚上,我们听到的却是师生不愿离别的哭声。最大的班是初高中的学生,离别时,他们身上的营服成了活动留言簿。一个孩子流着泪说:我将好好珍藏这件衣服,因为它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难忘的事和难忘的时光,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莫过于在我而立之年进入了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电大伴我走进了工厂、机关,走进了魔幻般的方格天地,成为我一生中前进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7.
岁月难忘     
有一段日子,像陈旧的黑白照片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却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梦。  相似文献   

18.
难忘岁月     
正中国教育报江苏记者站建站已是20个年头了,真是可庆可贺可圈可点。作为我们这些当年最早的江苏记者站的特约通讯员,那段难忘的岁月,总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曾为中国教育报写过不少文字,那些文字记录了历史,也记录了我们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在今天庆祝中国教育报江苏记者站建站20周年的  相似文献   

19.
外国语学院拥有一级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7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设置科学研究机构5个(语言哲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外语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一天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我是安陆穆罕,是来自武汉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留学生。我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贵英语杂志的活动,她带我到海洋公园,在那里我看到一群学生和热情的老师。我很高兴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来帮你们提高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