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7,(6):13-18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迁,族群认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向和多重表述,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自我归属和族群认同。社会变迁与族际互动引发了一种文化趋同化的现象,具有消解族群边际的意义,同时又在不时地加强自我认同,这就使得族群认同呈现出一种多重表述。文章以裕固族汉语区的前滩村和黄泥堡村为考察对象,用口述史的方法探讨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云储存"、"云服务"、"云传播"等概念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云时代现实图景。云时代促成了民族地区族群文化交往内容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出现了网络互动这一新的族群文化交往的形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交往路径同时联动以及族群文化强弱格局的动态变化。云时代民族地区族群文化交往表现出多极族群文化主体的联动、族群文化的反思与变构、族群文化交往能力的快速攀升、族群文化交往进程的广延性以及族群文化交往的公共整合性特征。云时代民族地区族群文化的选择路径和整合态势决定了族群文化交往的实现状况。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裁体,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信仰和心理世界.不同的族群文化传统折射出各族群的"族群心理".面对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少教族群因其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发展的相对滞后,容易产生文化隔阂和对本族文化的自我雏护与适应.这种相对封闭的文化和心理,是导致少数族群及其社区贫困的根源之一.正确处理族群间的关系,促进不同族群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适应,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少数族群及其社区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6.
正达隆东智是小说和散文二体兼长的作家,他对于族群文化的执着坚守和痴情表达令人感动。相对而言,散文可能更多地表达了他真实的文化心声与理想的文化图景。散文是真实性较强的文体,一般来讲,个人化色彩比较明显,但是,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优秀作家,写作时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使得达隆东智的散文充满了"为族群代言"的文化公共意味,关于族群历史的诗学表达因此成为他散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另外一个方面,由于长期扎实的田野作业(这也导致了作家对田野资料的偏爱),达隆东智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接触到了无数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7,(3):20-28
族群边界是区分"自我"与"他者"的标志,而每当面对流动的文化时,族群的边界却会不时地消弭。历史上内陆亚洲地区族群之间的边界处于不时地变动之中,特别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的之间的边界。裕固族内部的东部裕固语族群和西部裕固语族群是民族的主体组成部分,两个族群之间的边界与认同形成了裕固族内部的"二元"与"一体"。同时,还有一些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进入裕固族文化体系内部,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集"。  相似文献   

8.
<正>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族群文化。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意味着客家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诸如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语言学、建筑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的整合与补充。历史学与人类学对客家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人类学对于客家研究的意义更没有受到重视,实际上,客家的族群属  相似文献   

9.
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地区与我国建交的八个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地理空间,但该国生产的英语文学却极少被我国学者关注。本文试图以瓦努阿图土著诗人艾伯特·莱奥玛拉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记忆为研究切入点,探究极富文化身份忧患意识的诗人在诗歌中如何为复兴土著民族文化记忆和化解族群文化身份危机进行文化记忆的反殖民建构。研究认为,诗人在诗歌中从回忆过去、审视当下和建构未来三个角度,先后唤醒了土著族群何如痛失本民族宗教信仰的过去,痛定思痛地考察了民族传统文化消亡在当下造成的种种文化身份危机,并据此大量生产承载复兴传统文化的文化文本,系统性地重构了土著民族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0.
"巴"字是基于巴人的崇蛇文化而产生的.远古巴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以及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形成的族群文化心理,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崇蛇文化.先有巴文化,尔后有"巴"字.作为巴文化之产物同时又是巴文化之一部分的"巴"字,其构字理据与巴人的崇蛇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鲜明体现了巴人崇蛇这一族群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族群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壮族作为该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土著族群之一,自古就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族群观念。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伴随大量流民涌入,壮族与迁入族群矛盾与融合加剧,族群观念逐渐弱化。近代以来壮族的国家观念受到西方列强技术器物入侵、政治制度输入、殖民文化渗透等,由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转化为民族国家观念。在此过程中,壮族族群观念与国家观念产生了两种互动形态:强族群观念与弱国家观念的冲突形态,弱族群观念与强国家观念的互助形态。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就其实质来说,是全球化过程中各地族群谋求发展的一种现代参与和文化策略,其方式主要有三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说,一个基本策略是将民族特色作为一种边界符号,通过彰显民族身份来获得民族符号的转化.与此相应地,在市场的肯定效应下,得到强化的就不仅是民族的自我认同,而更是对与民族优惠政策相关的"少数民族"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朋克养生"作为后现代经验与网络亚文化的结合体,是混杂且矛盾的立异文化表达,其抵抗性、依附性、娱乐性等特征均传达出后现代鲜明的文化本质。"朋克养生"以"矛盾综合体"的话语途径,真切地反映了社会弱势阶层借助网络平台,表达出一种特立独行的"边缘"力量,进而完成狂欢欲望的尽情释放;同时,"朋克养生"亦是实现族群扩张、空间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先有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对闽南文化的具体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闽南文化”一词。时下常见的闽南文化即区域文化或闽南方言区文化的这两种主要说法.都不足于全面规范闽南文化的概念;而第三种观点即闽南文化为民系或族群文化,如果充分运用族群理论进行分析,则可以比较妥贴地阐释闽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展示了闽南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文化,其具有独特的人情味与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6.
濒危语言:族群特征最后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族群特征最重要的载体.濒危语言蕴涵着语言使用者在千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丰硕认识成果,反映了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在思维和认知模式上的特殊性,忠实地记录和见证着族群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这些族群的文化,表现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关系和民族特征.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相反则会失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一种可供比较、借鉴的文化和信息来源,最终也将失去了人类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7.
《焚巾曲》是流传于黔东南巴拉河两岸的丧葬风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本性或生命形式。这种本性或生命形式是由时间、空间与方式完美融合而成的。即某一族群在某一历史时期依据生境而构建的族群文化方式,但其本性与生命一直贯穿于全部的发展历程中。因此,我们不能说"原生态文化"是被设想出来的,是"被原生态"的,是"想象的原生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将"残存概念"作为研究藏羌彝走廊历史、文化、族群互动的切入点,在重新建构了残存概念以后,具体选用与世界广大范围中存在的民俗信仰"Evil Eye"几近同质的羌族"毒药猫"为分析对象,联系中国及藏羌彝走廊诸族中类似"毒药猫"的民俗事象,最终确认在南北通透的藏羌彝走廊中,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南向的民族迁移,因与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的相互作用,原来同质性的民俗文化现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而随后形成的走廊诸民族虽也有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但仍保持住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使得走廊中的诸民族文化在这一地理空间中,形成了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文化局面。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生活方式及多元族群产生了独特的宗教.发祥于梅山地区的梅山教融合儒、释、道、巫等多种元素,创立了谱系相当复杂的众多神灵鬼怪,形成了独特的梅山神系.它的特点是多神共存,兼容并蓄,追求性爱,不分尊卑高下,一律平等.梅山教整合多元族群,使得"梅山"成为一个文化标志符号,从而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