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在解题的时候,往往只是注意解题的答案,而不是去索求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解题的最佳过程,当他们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也很自然地想到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去做,从来不去想想用别的简便的方法,久而久之并养成了一种解题习惯,当他们遇到数据量很大的类似题目时,他们就很难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很显然这种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特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就更难面对成千上万的问题,为此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笔者从事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很多自己的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写成此文,仅供同行参考.一、高中物理解题思路培养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路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与能力的关键与基础.(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与关键,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为学科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该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因此也就就必须要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高中物理的解题思路是在物理定理定律基础上的一个运用,学生熟悉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方向思维、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3.
孔子闩:“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 知识,机械模仿优秀学生做题方法,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 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借助和依赖于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逐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 上“数学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生解题时思维受阻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形。教师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完成解题过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分析受阻的原因,寻找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去重新理解题意、挖掘隐含条件,转换视角,使解题在正确思路的指引下,顺其自然的完成,下面以一道中考压轴题为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孩子急需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伟大的发明或创造,而是日常生活中行动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学习时巧妙地运用公式就是创新;对于普通的题型能够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另辟蹊径也是创新。作为小学教师,他们起着引导作用,是学生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因而他们有权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然后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释疑解惑。因此,鼓励学生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或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养成他们多思善问的习惯。一、鼓励学生质疑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可见,“疑”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提问、都能提问、都会提问,这就  相似文献   

7.
许万明  韦明 《云南教育》2001,(23):25-26
学生对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是以正确的解题思路为前提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时,明确地围绕解题目的进行连贯而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过程,而列式解答则是解题思维活动以数据和符号表达的最终结果。所以,抓好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怎么想,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解题思路起点的训练形成解题思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从哪儿想起。明确了思考起点,才能使解题思路有一个清晰的并由此得以迅速展开的伸发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所接触到的应用题难易程度不同,抓思考起点的训练也就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一…  相似文献   

8.
学生对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是以正确的解题思路为前提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时,明确地围绕解题目的,连贯而合乎逻辑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过程;而列式解答则是解题思维活动以数据和符号表达的最终结果。所以,抓好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怎么想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剖析一下一条完整正确的解题思路——一系列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构成因素,我们可以知道,解题思路的形成必须具备思维展开的起点,思维活动的方向,连贯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遇到应用题,如果能准确审清题意,就能迅速打开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审题有很多方法技巧,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认真、细心。有些题目,大同小异,非常相似,只一句之别,或一字之差,甚至一号之异。这就需要我们心细如丝,明察秋毫,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有的学生学习数学耗时不少 ,学习刻苦 ,精力投入较多 ,但收效甚微 .在解题前 ,他们不能对问题的性质、特点 ,有较正确的认识 ,不能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作大致的估计、判断和选择 ;在解题过程中 ,他们只知道自己在解题 ,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能依据解题的进程 ,随时对解题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 ,及时调控自己的思维航道 ;解题获得初步的结果后 ,他们不能自觉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元认知能力弱 .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己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 ,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 .也就是认知的认知 .在数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