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9,(6):124-125
方氏出自姜姓炎帝之裔,《世本》载:方氏为“方雷氏之后”。在宋代《百家姓》中,位序第56;在今汉族前100个大姓中,位序第62。这样的位序显示,方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人丁既众又著。  相似文献   

2.
纪永贵 《寻根》2007,(6):115-116
纪为小姓,在《百家姓》中排于第122位,从今天的人口普查来看,也未能进入一百大姓之列,但至今已分布全国,支流繁多。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06,(4):119-122
吴姓起源于泰伯、仲雍兄弟。周太王古公宜父生三子,泰伯居长、仲雍居次、季历为三。季历于昌,聪颖有德,时值殷商衰微,古公宜父因言:“我世当有者,其在昌乎?”有意传位给昌。但昌父季历居三,有违当时传统嫡长继位制。泰伯、仲雍深知父意,为使季历继位,兄弟便结伴出走,辗转来到长江三角洲三吴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荆蛮地区,自号勾吴,“荆蛮父之,从而归之者干余家”,立为吴泰伯,都城梅里,即今江苏无锡市,市里梅村乡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4.
何振良 《寻根》2007,(1):134-136
何姓起源说 中国绝大部分的何姓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才出现的。据《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准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这证明何氏得姓是十分偶然的。发源地江准流域,韩与何的发音十分接近,韩姓后代怀着亡国之痛,也就将错就错,从此以何为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郑金洪 《寻根》2003,(3):133-135
《左传·襄公廿五年》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说的是阏父为周的陶正即主管制陶之官,有功得到周文王赏识,把长女大姬下嫁给阏父子胡公为妻,“以备三恪”。恪为客异文,古制灭国不灭祭祀,周武王克殷后,分封虞、夏、殷之后为三恪,封阏父子妫满于陈,建立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虞舜之祀。妫满去世后谥胡公,传至20代公廿三年(前479年)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是为陈姓由来,妫满为陈姓始祖。陈国后裔有的以首任国君妫满谥号胡公为胡姓。此前…  相似文献   

6.
徐义强 《寻根》2006,(4):58-61
“王爷信仰”是闽南和台湾最为独特的习俗。王爷信仰在闽、台地区十分普遍,并且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台湾,设庙祀神最多的是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居第二位的就是“王爷”。王爷是地方性、乡土性的神,通过探求王爷信仰的源流,可以看出闽台文化和民间信仰双向互动交流的图景,王爷信仰的传播与反向传播的互动,彰显出了闽台文化同源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豫闽台姓氏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南 《寻根》2009,(1):8-15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从夏商至唐宋时期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每次改朝换代,这里都有战事发生,致使中原大地屡遭洗劫,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为避战祸,中原百姓曾多次被迫向四周迁徙,主要是向南方长江流域移徙。其中规模较大的迁徙活动有6次,其他因天灾、戍边以及避仇、贬官、流放等原因而流落他乡者更是不计其数。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中原百姓的不断外迁,也造成了华夏姓氏的大播迁。  相似文献   

8.
何绵山 《寻根》2007,(4):21-27
谚语是汉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源自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人们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谚语的表达,虽  相似文献   

9.
郑金洪 《寻根》2004,(1):121-124
黄帝正妃嫘祖生子二: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少吴);二曰昌意。昌意子高阳,继黄帝立,是为颛顼。《新唐书》和《元和姓纂》记载:高阳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因在曲阜偃地生而姓偃。皋陶任帝尧大  相似文献   

10.
郑金洪 《寻根》2005,(5):102-105
张姓源流张姓主要源自黄帝第五子挥。《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氏族总部》: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二:挥、夷彭”。“挥造弧矢,封于张。”黄帝第五子挥,夜观弧星座如弓,得到灵感,发明弓和矢,黄帝用以战胜蚩尤,赐挥以弓正之官,封于青阳。挥子二:昧、般,承弓正之职,主祀弧星,后世子孙以弓长为张姓,尊挥为张姓始祖。  相似文献   

11.
闽台郭姓     
郑金洪 《寻根》2010,(3):133-136
郭姓渊源古虢国后人《元和姓纂》载:周武王姬发分别封其两位叔叔—姬叔、姬仲于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今陕西宝鸡西),古人以封地为氏,因称虢叔、虢仲。后又建北虢(今三门峡市东南)。东、西、北虢后来分别为郑、秦、晋所灭,其后人乃以虢为氏,古虢与郭同音,虢氏逐渐演变为郭氏。《南安蓬岛郭氏家谱》载:  相似文献   

12.
古氏源流     
古小彬 《寻根》2011,(6):124-126
古氏源流,主要有以下几支: 古公直父之后 《广韵》云:周太王去邻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  相似文献   

13.
任崇岳 《寻根》2005,(3):118-121
钟姓是我国的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56位。钟姓是怎么来的?诸书记载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出自嬴姓、出自姬姓、出自子姓。嬴姓的始祖是伯翳。《史记·秦本纪》:“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这是说舜赐伯翳为嬴姓,即秦国的祖先。司马迁经过一番考证后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从嬴姓衍生出的14个姓氏中没有钟姓,而终黎氏也与钟姓毫不相干,因此,钟姓来自嬴姓之说不能成立。钟姓…  相似文献   

14.
倪氏源流考     
倪义省 《寻根》2006,(1):110-114
2002年夏,倪国(即小邾国)国王友的陵墓在山东省枣序市山亭区东江村的成功发掘,揭开了倪国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这段故事,重新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倪国和倪氏渊源关系的谜底也因之初步揭开。  相似文献   

15.
方颐 《寻根》2014,(5):131-133
中华民族姓氏知多少?这不仪是一个屡问而难答的饶有兴趣的问题,更是一个姓氏学、民族学、历史学,乃至关涉到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古代姓氏书有《百家姓》《千家姓》,乃至所谓《万姓统谱》,但将现存古代所有姓氏鹳中姓氏统加,其总和不过七八千个。姓氏在历史中有消亡也有新生,这种现象越接近现代就越有加速之趋势。当今我国有十多亿公民,人口统计多取抽样数据,其所得姓氏与实际仍有较大距离。姓氏专家为得古今姓氏数之实,一方面努力扩大古文献求索范围,另一方面则密切注意最新人口普查所得的姓氏数据。20世纪90年代曾出版几种专业辞典,其姓氏数量已达一万数千,21世纪某些专家所搜集的姓氏数量已突破2万。  相似文献   

16.
董姓源流     
董小康 《寻根》2010,(3):126-127
董姓起源“董”字在《说文解字》里作“蕫”,从拜童声。汉代通儒杜林在《仓颉训诂》中说:“董为藕。 ”“蕫”正式变为“董”字来使用应始于东汉。据王钧《说文解字句读》里讲: 至董卓时,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知之为董,自东汉始矣。从释字来看,  相似文献   

17.
郑金洪 《寻根》2008,(1):132-135
江姓溯源 江姓源自黄帝裔孙伯益之后,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赢。伯益子三:长曰大廉,为秦、赵先祖;次曰若木,传费、徐;三曰思成,任夏的大理(管理司法),元仲十三代赢济,助周武王伐纣有功,爵封于江(今河南息县),传至赢济十七代孙赢贞,于周襄王廿九年(公元前623年),即楚穆王三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溯源元仲为江姓始祖。  相似文献   

18.
闽台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多元一体结构中独特的一元,既带有根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的深刻烙印,也体现了本地区域海洋文化的特征。福建和台湾两地今日的饮食文化是由相同的起源经过不同的历程发展而来的,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今日两地饮食文化的差异,则是民族性与地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台人民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木偶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主流观点一般认为木偶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俑,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木偶戏起源,认为木偶起源于古代巫术中的偶人.  相似文献   

20.
玉戈源流考     
宋笑飞 《寻根》2012,(6):63-71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兵器,渊源甚早,其前身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戈靠钩杀、啄击以制敌,称为"勾兵". 玉戈是一种特殊质地的戈,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玉戈结合了美玉高贵、润泽的秉性和武器威严、杀伐的气息,显而易见,它不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而具有非比寻常的尊崇.王权与巫术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阶级分化日趋加剧,氏族部落向国家王权转变,礼仪产生了,并维护着日益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仪用玉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它的仪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