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国初期,国家教育十分落后,80%的人口属于文盲。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家开始向文化大进军,于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扫盲教育运动。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扫盲教育是在文教领域展开的一场运动,对当时乃至当代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对当代教育改革及农村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从口述史料的角度对建国初期农村扫盲教育领导体制、制度实施、教学内容、学习成效的研究,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和填充普通人史料的匮乏,通过访谈例证折射客观的历史。同时给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以启示与借鉴:认识教育的长期性,强化政府的教育领导行为,真正贯彻农村教育的各项政策并建立完善的舆论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异常活跃,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一些特点: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互相转化情形严重;高利贷剥削具有层次性、间接性和隐蔽性;高利贷债主队伍发生变化,殖民地性加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及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私人借贷的突出特点是实物借贷比较活跃.农村实物借贷经历了从主角到逐渐退居配角、由配角再度成为主角的过程.这一时期,农村实物借贷之所以成为私人借贷的主要信用形式,是在社会动荡、通货膨胀、自然灾害严重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借贷双方出于规避通货膨胀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而共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解放农民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是毛泽东一生最为关注和耗尽心血的问题。毛泽东领导的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出发点在于解放农民 ,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主要实践活动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其间有成功和经验 ,也有挫折与教训 ,它对于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科普环境、性质、功能、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普的基本特征。指出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科普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群众需求是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创新机制是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在中国农村一度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政治部署,积极开展农村的退赔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专门划拨退赔经费,专款专用;成立专门退赔机构,有效领导退赔工作;提高干部对退赔工作的思想认识,推动退赔工作;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地开展退赔工作。这些措施推动了退赔工作的开展,并保障了退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密切了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初,摩洛哥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发起了一场全国规模的扫盲运动。这场运动是继摩洛哥独立后于1956-1957年发起的扫盲运动后的第二次扫盲运动。从这次运动中获益的人口群体包括摩洛哥西北加尔卜地区的农民。本篇研究章的重点便是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相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建设运动。中国的农村建设归于失败,而日本的农村建设却相对成功。对这种结果差异性原因的探讨应该摒弃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以及推理方式,探求运动发生的过程机制,还原制度约束下的社会行为选择,揭示制度运行与变迁的政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我国近代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的经典艺术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分析,认为从1800年至1950年中国音乐在南洋四国的传播特点有四:传播的阶段性、传播媒体及途径的社会性、传播内容的偏重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将中日两国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大学改革作一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分析与讨论中日两国这两次大学改革的相似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枪会运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国内农村地区枪会运动规模空前,枪会问题遂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随着对枪会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权开始研究枪会问题,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相应也出现了一些对枪会工作的成功与失误。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中国农村延续着传统社会结构,家庭养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五十年代初,农村家庭由于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家庭经济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加,家庭养老保障获得了较为充裕的物质来源,农民老年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得到强化。五十年代中后期,农民老年保障被纳入集体经济“大一统”,家庭成员对老年保障的责任与义务被局限和弱化,农村集体化养老开始形成。除此之外,对于农村孤寡贫困老人,国家还设立了“五保户”制度予以救助。五十年代是农村养老保障重要变革节点,其发生缘由及运行结果,为当代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留下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后,蒙占国发展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利因素: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薄弱;宗教的负面影响。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蒙古国政府在建国后不久,首先建立教育部,专门负责学校的建立与发展,积极推动文字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宗教在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显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的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兴起,其目标是通过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提高美国农村学校的"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积极推动了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农村题材新现实主义小说由于在叙事精神和对生活的观照视角上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鲜明深刻地展示出中国当代农民新的精神特质:他们试图摆脱传统文化重负,改变自己身上陈陈相因的历史隋性,却又不能不面对新的利益关系对他们的挤压而作出事与愿违的选择。这种既顽强抗争而又处于痛苦之中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面临的新的矛盾和中国农民灵魂新的嬗变轨迹,从而把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农村非正规教育的内容分析入手,集中论述了中国农村以功能扫盲为重点的非正规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整体概念统一化、目标政策整合化、结构功能标准化、教育方式现代化、指导课程多样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