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05,(7):113-113
远处传来久违的歌声:“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是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勾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我们每天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撒谎,爱红领巾,爱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2.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睿智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06,(7):50-50
  相似文献   

4.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04,(7):80-80
  相似文献   

5.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07,(7):52-52
当我们第一次睁开懵懵的双眼,两个宇宙便在刹那间悄然呈现:一个是外面的大千世界,一个是内在心灵的居所。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正是这两个宇宙的发现成就了伟大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历来许多学者对梁实秋人格魅力的评价.从梁实秋的经历来看,其“兼济天下”的抱负的时间并不很长,而转向“独善其身”,这个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含义.“独善其身”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在乱世与治世中所包含的不同涵义.梁实秋在抗战时期倾向于独善其身,其实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妥协.梁实秋的散文语调温和却又包含着讽刺,但作者显然无意于深刻揭露、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7.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11,(Z1):63
《国语》有言,"从善如登",意指从善就像登山一样,需要毅力和勇气,是极为不易之事。其实,所谓修身,养的便是身心之善;所谓求索,探的也是境界之善。修身与  相似文献   

8.
修身与求索     
荀子在《修身篇》有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屈原在《离骚》中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物质社会中,如果没有精神生活的愉悦作为支持,再大的物质满足带来的也只会是无尽的空虚。修身或是求索,可以很严谨,时刻见贤思齐严于律己,每一个生活步骤都反省思考;亦可以带点随性,不  相似文献   

9.
修身与求索     
《中文自修》2012,(Z1):23
《离骚》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道路同样也是漫长的,我们对自身完善的追求也应如同对真理的求索一样没有止境,如何面对自我、如何看待自我和世界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修习的人生"功课"。修身与求索,并不一定是在书斋中进行,现实社会生活中,可谓处处是我们思想的养料,  相似文献   

10.
穷择善其身     
孟子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皆非富甲一方或权倾朝野者,“兼济天下”不是我们所能做到的,但是“择善其身”绝对是我们每个有识之士都能做到的。人生之路漫漫,其问不乏或大或小的困难与磨难,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是理想境界罢了。每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成功人生,何尝不是那些经历了风雨,克服了一切困境的人生。饱含辛酸与汗水,幸福与成功才是如此的美好与珍贵。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大学语文作为文哲学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乃至国民人文素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文章重点从两个方面阐述大学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一是要学生体悟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义理",以修炼完美人格;二是要推以及人,提高自己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把中国传统的"人文化成"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的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可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德政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升华。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起始、基础和前提。严以修身要着力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始终坚持为学、自省、慎独、守纪、笃行的修身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一、修身修心 孟子把“修其身”看作是治天下的开始,在孟子看来,要解决任何问题,都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内部原因解决了,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孟子所谓“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体的修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价值的一种个体的主观能动行为,这一行为包括修心、修行两个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体之行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齐家、治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王青松 《现代语文》2006,(12):37-37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对任何对中唐之后的政治与文化社会感兴趣的人来说,白居易的诗文都是不可回避的部分。白居易平生推崇杜甫以诗文记录历史的做诗风格,故而他本人的诗也大多记录了当时的百姓生活现状和朝堂政治现状。通过阅读白居易留下的丰富文字记录史料,不难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现状。从他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诗人自身由起初踌躇满志、兼济天下逐渐过渡到偏居一隅、独善其身的思想转变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受当时社会腐败、诗道崩坏而又诗人自己而又无能为力的现实情况所影响,同时这也深刻反映了中唐时期的混乱政治现实。本文将以白居易写给友人元稹的书信体散文《与元九书》作为主要参考文献,结合现今对其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诗魔”白居易的精神世界演化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6.
萨苏 《中文自修》2010,(7):68-70
荀子在《修身篇》有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屈原在《离骚》中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17.
圣人是老子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要修身成圣就必须以道为师,以道为师就是取法道之德性。老子指明了天地之无为而化生万物、江海之谦下和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等特性类似道之德性,并将以上几种道之德性归结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18.
修身与求索     
当我们第一次睁开懵懂的双眼,两个宇宙便在刹那间悄然呈现:一个是外面的大千世界,一个是内在心灵的居所。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正是这两个宇宙的发现成就了伟大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修身与求索     
远处传来久违的歌声:"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是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勾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我们每天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撒谎,爱红领巾,爱五星红旗。可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开始彷徨。当沉重的学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优秀传统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是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重要途径。要达到融合,除了通达古今之外还需在此基础上尽力寻找两者的相融点。文章立足于“修身”的具体内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分别得出相应的现代德育启示,即以古释今、返回经典、启发自觉、探寻载体和知行统一,作为两者相融点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