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齿孔移位变体齿孔移位(Perforation Shift)又称齿孔错位,系邮票齿孔严重偏离正常位置而形成的齿孔变体(通常以齿孔打没打到图案上为准)。齿孔偏离程度较小的邮票,称为小移位,属趣味品甚至次品,不属于齿孔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邮票史上,红印花原票是"谜一样的邮品" --它原来的使命是作为晚清海关复出口派司制度完税凭证上的背胶印花,但自1896年9月18日在英国印竣并运交上海江海关之后,印量达100万枚的红印花原票却没有一枚当作印花使用过。它具有国名、面值和齿孔, 但它并非邮票,却荣踞清代珍邮"前四宝"之列。有确凿的海关档史资料证明红印花原票共印了100万枚,后来用作加盖暂作洋银邮票只加盖了近65万枚,尚有35万枚  相似文献   

3.
集邮是一门学问,集邮家致力于研究邮票的方方面面。传统集邮除涉及邮票的发行和使用外,主要是研究邮票的印版、刷色、版铭、版模、用纸、背胶、齿孔等,上述各项的综合称为版式研究。本文将着重讨论研究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有效地收集和研究邮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6,(10):114-115
(3)齿孔变体 是同一种或同一枚邮票在打齿孔时,因打孔工艺或齿孔形态和齿孔度等原因,造成的齿孔变异,如打孔工艺所造成的漏齿,齿孔移位,齿孔形态所造成的线式齿,点线齿,异形齿,齿孔度所造成的粗齿,细齿等。  相似文献   

5.
丁劲松  赵岳 《上海集邮》2012,(12):32-35,2
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非常著名的变体票。这种倒盖和复盖同时出现的"一错再错"现象在红印花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错票存世量不超过20枚,被誉为红印花  相似文献   

6.
方耀成 《收藏》2009,(4):148-148
《收藏》2006年第10期《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二)》一文称:“有的集邮者把高头、长尾也视为漏齿变体是错误的。高头、长尾本是阔边的一种俗称,上边纸留阔边不打齿孔,称其为高头;下边纸留阔边不打齿孔称其为长尾。高头、长尾邮票上的上边纸或下边纸原本就不打齿孔,这同漏打齿孔不同。”此说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7.
这也许是一个不太容易论述的问题:从邮票中领会捷克人的幽默。 邮票——它的版式、齿孔、刷色、背胶、水印等等,都明摆在那里,成年累月听任集邮者去铺排、推敲。图案的内涵也较易探讨,而涉及背后隐藏着的民族性——譬如不言不语的幽默,一时却难以说清。  相似文献   

8.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二、传统邮集素材的运用传统邮集的素材主要包括:邮票、封、片、简、单等;邮票的各种变异,如水印、背胶、齿孔、纸质和版别;经采用或未经采用的试模样票、样票及设计原图;发明邮票以前的手盖戳记史前封;其它特殊邮品,包括赝品,以及当邮票用的实销印花税票或未销邮税两用票。如何在展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素材,是邮集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1.邮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邮票的背胶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0,(12):11-11
邮票的背面刷有一层粘性物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背胶”,刷上背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方便地将邮票贴到信封上。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面世时就刷有背胶。160年来,背胶的材料也在变化,使背胶成为邮票的一个重要特征。集邮者不仅把背胶做为衡量邮票品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作为鉴别邮票版别和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本刊上期介绍了当5元横四连邮票,现继续介绍号称"红印花四宝"或"前四宝"之一的红印花当5元倒盖邮票。 按当5元邮票加盖数量虽在5000枚以上,但至今存世量仅数百枚,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或更少是倒盖变体,此种倒盖票已知在天津、福州和琼州邮局使用过。  相似文献   

12.
“普26”《民居》80分“山西民居”发现如下版次差异。前期票票名铭“山西民居”右侧约8mm处有一天蓝色齿孔对准线(长5mm),背胶为白色;后期票无上述齿孔对准线,背胶为淡蓝色。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齿孔特征的甄别,确认两件普东二50000元票的“新版铭”.均系“行家里手”利用带左边纸的前排真票加盖伪版铭造假。从而否定了自己之前据此作出的“普东二有水印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是1950年8月”,及“50000元邮票可能是最早发行的普东二有水印邮票”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对错体,变体的混称造成错,变难分尽管“错体”(Error)和“变体”(Variety)一对名词在外国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对邮票上的一切变异通称为“变体”,如“中心倒印变体”、“加盖字(错排)变体”、“对倒变体”,“漏齿变体”、“倒盖变体”等。若说还有什么分别,也就只是“大变体”和“小变体”,再加上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趣味品”,全凭各人自己掌握,没有一个标准尺度。笼统的好处是不搞繁琐,  相似文献   

15.
电子邮票属于自动化邮票之一,台湾称之为“邮资票”。台湾于1995年首度向美国采购三部盘卷邮票式的电子邮票出售机,分别安装于台湾北区、中区和南区邮政管理局。1995年7月31日台湾北区邮政管理局电子邮票出售机首次出售台湾第一版电子邮票(中区和南区分别于8月2日及8月4日先后启用)。第一版电子邮票(图一)主图为国父纪念馆,票幅为宽22mm,高25mm,因采用横向排列,所以邮票左、右两侧有齿孔,其齿度为九又四分之三度。其印制数量为150卷,每卷3000枚,总计45万枚。纸质为60磅含磷光雪面邮票用纸,有背胶,以方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背胶是指邮票背面所刷的胶质物,是邮票的要这一。背胶在外观上有黄、白、亮、暗、厚、薄等差异。 1653年,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邮局曾使用过一种涂有鱼胶液的预付邮资签条,这是粘贴型邮资票品的最早记载。1840年,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刷有背胶(由土豆粉、面粉和阿拉伯树胶组成)。当时曾把这种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前,特别是八年抗战期间,在沦陷区只有上海一处设立有集邮台。那时集邮增加自己藏品的途径,绝大程度是依靠邮商供应,至于邮友之间的交换,则为个别情况。对于邮票的进出,自然是以当面成交为好,买卖双方都可以做到心明眼亮,而且邮票这种特殊商品,不但在版别、齿孔、纸质、刷色等方面会因略有不同而影响到价格,即使是一枚较罕少之票,也会因为品相、背胶等因素,而使得价格有一定差距。邮品当面成交无疑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60年2月,李颂平推出了他编著的"中国邮学丛书"第3辑——《小龙、万寿、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票》(图1)。此书为32开,60余页,其中红印花部分达30个页码,约占全书之半。书中,"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内容分"缘起"、"加盖式样及种类"、"加盖之程序"、"加盖之版式"、"样票及变体"、"印刷及发行数量"、"邮戳"、"国家邮政局成立后之邮资"等八部分(图2)。编著者在书中讨论了红印花原票的命名和小1元票的性质。他说,原票"与邮票并无关系,并能称之为漏盖票,只可视作一种参考资料",他根据红印花  相似文献   

19.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3,(10):37-37,F002
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面值最高且数量较少的当5元邮票中,发现有倒盖变体一种,数量约占当5元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曾在福州、天津、琼州和梧州邮局出售。本期介绍一个贴用这种倒盖票的实寄封(图1),与上期介绍的当5元正盖票实寄封一样,收件人莫斯和寄件人帅哲尔都相同,但所付邮资稍高,即多  相似文献   

20.
一天晚上,著名的华盛顿2分伪票在布朗克斯俱乐部出现了,由于手法圆滑,出笼很顺利。这个故事至今没有人讲过。布朗克斯俱乐部有个成员叫杰克·霍夫曼,他在第42号街做洗印邮票照片的小生意,在他所称的全国邮票照片联合公司的名义下经营。邮票照片是经缩小后而成的,涂上背胶,打上齿孔,售价很便宜。霍夫曼总是想多挣一块钱,他决定创办一个邮票俱乐部,当时很多人都想那么干。他用自己的商号作为俱乐部的名字,不久布朗克斯俱乐部的那些数不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