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已被正式纳入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或者直接从教材中选择课题。我们也从图书馆,网络等方面获得一些有力的参考资料。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还能够对研究性学习作一定的指导,学生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学校领导,学生本身,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错误观念也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教师素质,研究设备等多方面硬,软件的限制也在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进展,而且当前的评价标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改革模式,在我国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它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上却远不尽如人意,不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途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特征、实践条件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为了从思想观念上廓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混乱认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特提出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1.研究性学习的要素问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3.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近年来,尽管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校也为此积极进行了探索,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关键是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分离,严重地制约着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常常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待研究性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二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整合。1.研究性课题的提出不恰当。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是研究性探索活动的首要问题,它既能决定学生探索活动的全过程,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在探索过程中获得能力等各方面的增长。从实践情况看,许多学生要么是提不出课题,要么是提出的课题不恰…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领域和学习方式,承担着追寻学习的真正意义,唤回在传统学习文化的泛滥中悄然隐退的人的尊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对大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逐渐走进大学校园,其优势也逐渐得以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研究性学习面临着很多困境: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管理模式不够高效、社会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都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为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从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和学生层面研究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概念还可以理解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存在的研究性学习简称为研究性学习方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追求目标。其中教师的定位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如何解读这一概念 ,通过实践研究性学习 ,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现总结如下。一、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在内容、载体、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众所周知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 ,现在看来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提倡的崭新的学习方式 ,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从广义理解 ,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从狭义来理解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我国把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综合活动课内容之一 ,上海很多中学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但是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各门学…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主动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 ,它的开设无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学生个性的发展都起到了学科教学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一、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教师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的教师可以说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行家里手 ,但今天 ,面对研究性学习却显得茫然且无从下手。因为这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景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和源泉,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可以改变师生的关系(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优点正是我国教育的缺点,所以倡导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hard task for teachers, since to achieve the motivation from students to practice a language simulating a real context is very difficult. On the one hand, students are often influenced by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more when they are practising a second language with a partner from the same nationality. On the other, technology is part of our lives and teachers should use all the tools in order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any topic. So, if we integrate technology in the methodology we use when teaching a second language and students can practise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he results can be surprising. Chats, scanning texts, games, filling forms, etc. are just some of the activities our students can d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ommand of a second language and also these activities can be used by content teachers in order to complement content learn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vide some examples of activities designed by collaborating with content teachers based on websites, and then we analyse the effect they produced on students. We contrast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propose tasks based on websites and those based on texts, and finally, evaluate their effect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探究活动是幼儿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观察和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我们从案例研究入手,通过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的剖析和研讨,来阐明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对活动的程序设计、幼儿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材料的结构性、问题的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最近由于北大方案的提出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文章就现代大学的理念谈了一些看法。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索知识的场所,教师不仅是"解惑",更是和学生一起探索和追求真理:学会思考,敢于思考,体会思考的乐趣,提高思考的"品位"。  相似文献   

14.
金工课程是增强学生美学意识的一座理想平台,金工科学处处呈现出美,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艺术,提升自身的美学素质,在金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才能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较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mixed-methods study, we examine students’ gratitude for their teacher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at gratitude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We report findings that gratitude for teachers (GT) is, in fact, a resource for students facing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outside school. More specifically, our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demonstrate that this form of gratitude decrease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e life events and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GT also decreases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students’ perceived stress. Then, we use coded material from student interviews to illustrate how they understand the ways that their GT helps them manage challenges in their personal lives. We conclude that students’ GT buffer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dverse life events, because it helps students attend to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s and mentorship they have with their teachers and maintain focus on their future-oriented goals.  相似文献   

16.
试析对话教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教学正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亮点,同时也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在目的观上强调学生生命个体的完整生成,在课程观上强调将教材视为师生对话交流的中介,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与学生应形成一种“我—你”取向的主体间性关系,在评价观上强调一种“生成”取向的评价方式,旨在改进教学活动以及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现实"脱节"、认识"断层"的现象,思政课往往被学生忽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传播者的思政课教师自然受到一定的"冷落"。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否让学生喜爱思政课取决于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喜爱。所以,要让学生热爱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由"尊重教师——喜爱教师——喜爱课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set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school‐based change initiative, where we studied a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understood and experienced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change process, and to add their voices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s around restructuring and school‐based change. We found that 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commonalties between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being implemented, there were also some profou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rriculum as planned by teachers and the curriculum as experienced by students. For the teachers, the themes of caring for students’ lives, recasting themselves as classroom practitioners and of working as collaborative colleagues were identified; for students, the themes were those of getting used to the place, and of re‐establishing their preferred way of working in this new setting. In ou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themes we look at th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chool‐based change initiatives, and at some of the complexities and difficulties which present themselves as schools take on increased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self‐management and for the creation of improv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 suggest that future change efforts should give more importance to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o the interactive and programmatic exchang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uggest also that changed school structures should originate in a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on the facilit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create a curriculum for the classroom and a learning community which is both enabling and transformative for both.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已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最后“仿学”提问。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利军 《天津教育》2021,(6):110-111
根据我们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说,深度学习的三大“真学支架”非常有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基本的学习原则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学习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耐心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