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兼作家马蒂诺的《时与人》开创了废奴文学的先河,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社会价值。文章从社会背景、文本特点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研究界对于该作品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颖 《华章》2010,(21)
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的迅速膨胀加剧了社会矛盾,反奴隶制情绪在人民群众中逐渐高涨,这种高涨的情绪也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揭露南方蓄奴制度野蛮残酷、呼吁废除这种制度的废奴文学.废奴运动的高涨产生了废奴文学,废奴文学的兴盛又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索,而斯托夫人就是点燃导火索的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废奴运动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一直在开展。从18世纪初开始,有识之士、进步文人纷纷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谴责奴隶制的作品,到19世纪30年代形成高潮。诗人发表诗作,作家发表小说对奴隶制进行鞭笞。废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寓事于理、针砭时弊,成功地塑造了汤姆叔叔这一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随着废奴运动的开展而逐渐兴起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废奴文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流派,从诗作到小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奴隶制度进行了鞭笞,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  相似文献   

5.
从汤姆叔叔形象看斯托夫人废奴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最优秀代表作。作品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着力塑造主人公汤姆叔叔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斯托夫人废奴主义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废奴主题,达到了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汤姆大叔的小屋>堪称19世纪美国废奴文学的经典.作者依托其深厚的宗教意识,为小说中废奴主义精神的体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宗教的角度来诠释废奴主义精神,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斯托夫人对奴隶制的看法,以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建立在基督教观念之上的废奴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国民性”亦可称“民族性”,是由日语引入的名词,意为一国或一民族的全体所共同具有的心态文化特征。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的“为人生”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共同的主张。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也是中俄许多作家共同的追求。这种文学的共性本身就给鲁迅与高尔基的文学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本文就是从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鲁迅与高尔基的作品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唐鹏  杨丹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54-55,60
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在美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推动了内战的爆发,使奴隶得到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内战时期废奴运动者的活动分析来探讨废奴运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术界对于爱伦·坡的文学创作与南方意识以及奴隶制的关系鲜有论及。实际上,爱伦·坡承应南方主流意识形态,与南方拥奴文学的基本思想保持一致。他赞许对奴隶制的美化,拥护并赞美所谓"和谐主奴关系"。其作品通过对奴隶制的隐喻性处理探讨了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警告奴隶反抗和秩序失衡的可怕后果,表达了对废奴主义和奴隶革命的恐惧和担忧。爱伦·坡的作品具有南方文人的地域性本色,体现了他的南方意识,也反映了他对奴隶制等政治问题的思考,在南方地方意识渐趋形成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参与并丰富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0.
形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废奴主义思潮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发展为一场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美国黑人报刊对美国的废奴运动、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运动、丰富黑人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特殊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帝既是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西方文学、哲学永远无法摆脱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杰作《荒原》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杰作《嚎叫》中上帝角色的"在场"与"缺席",揭示上帝观的演化,考察上帝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的关涉,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本认为,就影响《心雕龙》的传统化诸观念来看,“圣”的观念是较为重要的观念之一。“圣”的观念对《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雕龙》建构起了“圣人-圣王-士”三位一体的学思想体系,这一学思想体系贯穿于《心雕龙》的学起源、学发展、学创作观念中,成为《心雕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当社会文化发生变革时,文学与文化总表现为双向运动:一方面,文化变革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文学出现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文学又担任着重要精神职责,成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是这种关系,造就了 20世纪40年代中外、古今、雅俗文化的综合,80年代精英文化和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台湾文学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地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参与建构祖国文学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香港文学从1949年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寻找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也是"南来"与"本土"从对峙逐步走向融洽的过程.但二者均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大陆同行借鉴和警惕.  相似文献   

15.
李有光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3):23-25,31
在文艺理论界学人为解决文论"失语症"所作的各种努力和探索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有力的突破口。而在当前振兴"国学"的热潮和建设中国经学解释学的文化背景下,梳理、整合并彰显中国古典诗学蕴含的丰厚的解释学话语和思想,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无疑将为"失语症"的解决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建立一个有效的根据地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研究立足中国现实,取得过不凡影响;学科自立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中国现实结合的程度越来越不紧密;中外文学比较是外国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立足中国现实,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才能建构出自己的特色,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文学在俄罗斯是文学的一个支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则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人与人”的主流文学,创作以“人与自然”为范畴的大自然文学,是苏联一些作家为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是非的“以退为进”的不得已办法。大自然文学从文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实录性、知识性、科普性的作品;第二大类是大自然氛围浓郁的小说作品;第三大类是传递人类“绿色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革命,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兴起的;文学革命倡导者曾大力提倡以西方文学作为创造新文学的榜样;这次文学革命取得的诸多成就都与西方文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文学序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序跋的写作和内容见证了作家间的文事交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序跋纪录了其思想变化的历程;作品的不同版本的序跋又是版本批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序跋也能起到宣传作品的目的,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广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学涵盖了中国三千年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认真学习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是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