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化层面上显示出了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随意自如的驱遣着语言,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智慧与理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并不断扩散,弥漫,从而具有了回旋错落之美,好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世俗化,发性化,勾勒出了一幅幅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她将视野尽量缩小,姿态尽量降低,却在平和与琐悄中折射出了最为深沉的人间悲喜剧。  相似文献   

2.
将王安忆的《长恨歌》放在女性文学的坐标中进行考查,探讨了其文本的存在价值;《长恨歌》是疏淡了意识形态的女性之作;是女作家空间思维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女性日常自我表达意识。  相似文献   

3.
上海女人长恨歌--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女人”的概念。文中通过有颗“上海心”的女主人公王琦瑶琐屑的人生轨迹,展示了女人真实的生命图景。作者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附属男人的历史,诠释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命运寄予了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同性情感(姐妹情谊、母女情谊)的天生对立与排斥、女性文化人格的贫弱,削弱了作品女性意识的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味的小说,它描述了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的悲剧命运,但是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揭示王琦瑶的命运悲剧并不是外力的不可避免,而首先是来自主人公自主的选择,这种选择反映出作为小说环境的上海大都市的迷离特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局限。同时,作品从多种角度描述了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和王琦瑶周遭的人性与人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张茜 《文教资料》2014,(30):91-9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自出版以来就成为读者竞相评论的名作。对于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而对于其人生悲歌的成因,历来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即针对王琦瑶的悲剧命运展开进一步分析。王琦瑶不切实际的虚荣心与其悲剧结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洪流对于其生命的悲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上海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城市文化———市民气,也对其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独特的女性视野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本文将首先浅析女性主义文学和王安忆的关系,再讨论《长恨歌》中透露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来评论界总是将王安忆和张爱玲这两位女作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本文试图从王安忆的获奖小说《长恨歌》出发,在其对城市与人的书写、对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的描绘对悲剧人生的体味这三个方面将之与张爱玲作比,从而揭示出两位作家的异同来。  相似文献   

9.
李芗 《文教资料》2011,(23):16-17
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是王安忆小说创作凸显成熟风采的重要代表作,其中她赋予小说的上海市民文化精神是作品的一大闪光点。而作品鲜明的文化表征背后,蕴藏着更为深刻的精神内蕴,即对市民群体的关注,对开放精神的宣扬。以及对经典文化的守护。通过《长恨歌》,王安忆表达了内心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情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不仅是她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砗,而且在当代文坛中同样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这部小说堪称书写上海近几十年历史的“史诗性文本”,作品以王琦瑶这样一个弄堂女人非同寻常的一生来表现女人和城市、女人和历史、女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的纷繁复杂的主题意蕴。文章即从文本分析入手重点解读作品所蕴含的这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了一个城市故事。日常生活下的城市图象、“漂”于细节上的城市时间、卑微虚无的城市悲剧,共同构筑了这个故事的城市景观,也是王安忆对城市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作品《长恨歌》的叙事语言很有特色。它借助电影的表现技巧缔造别样听觉空间,又调和笔墨在文字上做足功夫。听觉和文字的双重力量,构造起了一个立体感极强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身为女性作家,王安忆写《长恨歌》是为中国的漂亮女人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女性就是这作品中万千种令人炫目的饰品,而作为“底色”的是男性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装饰,可刻意描绘亦可轻描淡写,并且光阴会剥离她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叹息。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长恨歌>通过女主人公王琦瑶几十年的风雨遭遇,揭示了一个女性与城市的故事,笔者认为作品从城市精神、日常精神、女性之梦三方面阐发了关于城市女性精神向度的思考,体现了城市女性的时空观及生存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5.
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长恨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敏感的笔触写出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上海"弄堂"中的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从而反衬出大上海的兴衰。作品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观照历史、文化的进程,跨越历史时空,使人物与作品都富有别具一格的美学韵味。作者试从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象美、人物形象美四个方面,来阐述作品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化苦旅》关注的是化源远流长的人山水和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景观。作家在寻找自己和民族的精神寄托、反省中华化时,做出了从历史认识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王琦瑶的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王琦瑶人生悲剧的预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旨在向读者暗示王琦瑶的命运早已被宿命决定。王琦瑶的悲剧折射了作者对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文化的批判。为此,小说有意安排了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爱情悲剧以及死于非命的情节。  相似文献   

18.
<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看到《长恨歌》这个名字,难免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那首千古绝唱,然而再看王安忆的这篇小说,才知道此恨非彼恨,此情亦不同。如果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感天动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恨绵绵无期,那么王安忆所展示给我们的则是悠悠的情,悠悠的恨,似泉水淙淙,如耳语嘤嘤,虽没有感天动地的震撼,但也有余音不绝,细长绵延的深远。  相似文献   

19.
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作家,她被论者归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已是定论,同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其市民题材经典作品《风景》中,显现出棚户区生存环境所反映出的棚户区文化特征:痞性文化;在其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等中,折射时代环境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投影;在其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中,展示出当代商业时代都市和乡村女性所处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环境。初步探讨方方题材各异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以便深入认识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与旧上海是一层无缘由的错过,而整部《长恨歌》却都是纵横交叉的差错,每个人甚至整个城市在命运无数次的轮回与反复中起伏、挤压乃至扭曲。《长恨歌》以蝴蝶为意象贯穿全篇,标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分析他们在20世纪中期整个城市的悲剧氛围内的个体精神体验和生存感受,以及女性在广阔历史空间里对个人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