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如图1所示,水平向左的恒力F=1N作用在电荷量q=1×10^-4C带负电的小物块上,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方向沿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物块运动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题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6分)如图2甲所示,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相距4.5 m处是一墙壁。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像如图2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  相似文献   

3.
第 2 0届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卷第七大题原题是 :如图 1所示将一铁饼状小物块在离地面高为h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v0 抛出 .已知物块碰地弹起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大小与碰撞前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之比为e(e <1 ) .又知沿水平方向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μ≠ 0 ) ;每次碰撞过程的时间都非常短 ,而且都是“饼面”着地 .求物块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最远距离 .   图 1图 2  原题提供的参考解答 :如图 2所示 ,设物块在A1点第一次与地面碰撞 ,碰撞前水平速度仍为v0 ,竖直速度为 :u0 =2 gh. (1 )碰撞后物块的竖直速度变为u1,根据题意 ,…  相似文献   

4.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经常涉及力和运动的图像问题,侧重于考查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的分析、计算及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进行分析,供参考.例1(2004年全国卷理综试题)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A)m=0.5kg,μ=0.4(B…  相似文献   

5.
题目.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k=100 N/m的一根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左端连接一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开始弹簧处于原长,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将小物块缓慢向左拉动至A点释放,让小物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起来.已知OA长度L=0.25 m,小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可看成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m/s2,求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总路程.  相似文献   

6.
题图1中,质量为m剖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名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才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副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立克 《物理教师》2008,29(5):59-60
原题:如图1所示,在长为1.0m,质量为啪=30.0kg的车厢B内的右壁处,放一质量mA=20.0kg的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向右的水平拉力F=120.0N作用于车厢,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在最初2.0S内移动的距离为s=5.0m,且在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假定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小物块与车厢壁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的.求车厢开始运动后4.0s时,车厢与小物块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1.如图1所示,用固定的电动机水平拉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和质量M=1 kg的平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物块位于平板左端,可视为质点.在距平板的右端一定距离处有台阶阻挡,平板撞上台阶后会立刻停止.电动机功率保持P=3 W不变.从某时刻t=0起,测  相似文献   

10.
潘华君 《物理教师》2014,(1):84-84,86
1 原题及参考答案 原题.如图1,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 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 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1)设物体下落时间为t,对竖直分运动有H=1/2gt2,水平方向有x=xt,解得v=1 m/s.(2)物体刚要离开平台时向心力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则有μmg=mv2/R,代人数据得μ=0.2.  相似文献   

11.
例1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13.
问题.如图1(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中由B到C),场强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丙)所示,从t=1s开始,在A点每隔2s有一个同种的离子沿AB方向(垂直于BC)的初速度v0射出,恰好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在AC间的运动时间小于1s,求:图像中E和B的比  相似文献   

14.
题目 一质量为M1=1kg的木块上固定 有一质量为m=0.2kg、高L=0.05m、电阻 R=100Ω的100匝矩形线圈,静止在光滑水平 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_0的子弹以v_0=110m/s 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中,并随木块线圈一起进入 一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强度B=1.0T的水平 匀强磁场中,如图1(甲)所示,木块运动过程的 c-s图像如图1(乙)所示,求: (1)子弹的质量; (2)图1(乙)中,s=10cm时线圈的电流; (3)当s=10cm时,通过线圈的某一截面的  相似文献   

15.
题目(第1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质量为m1、倾角为θ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斜劈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2的薄物块,薄物块面积较大的侧面与斜劈的斜面贴合,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斜劈间的最图l大静摩擦因数为μs,斜劈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k.如果对  相似文献   

16.
1.如图1所示,在水平的AB路段上有一质量为2×10^3kg的汽车,正以u1=10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汽车前方的水平BC路段较粗糙,汽车通过整个ABC路段的u-t图像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7.
原题如图1所示,传动皮带与水平成30°角,皮带的AB部分的长L=3.25m,皮带以恒定的速度v=2m/s运动,方向如图1所示,今在A端轻轻放上小物体P,质量m=1kg,已知:小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素u=53.求:因小物体与皮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分析:当小物体P的速度达到v=2m/s前:小物体P在A端静止地放上去,所受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先匀加速下滑,其加速度为:a1=mgsin30°+mumgcos30°=gsin30°+ugcos30°=10×0.5+53×10×23=5+3=8m/s2小物体P在皮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va11=28=0.25s.小物体P在皮带上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1=21a1t12=21×8×0.252=0.25m.…  相似文献   

18.
高兴玉 《物理教师》2005,26(3):5-66
第 2 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二题及第六题 ,笔者给出其他的解法以供参考 .例 1 .(第二题 )质量分别为m1和m2 的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结 ,绳跨过位于倾角α =3 0°的光滑斜面顶端的轻滑轮 ,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 ,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 1所示 .第一次 ,m1悬空 ,m2 放在斜面上 ,用t表示m2 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 .第二次 ,将m1和m2 位置互换 ,使m2 悬空 ,m1放在斜面上 ,发现m1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是t/3 ,求m1与m2 之比 .图 1图 2图 3  原参考解答 :第一次 ,两物块受力情况如…  相似文献   

19.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问题例1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为m=2kg的A、B两物块都以v0=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自由伸展状态,质量为M=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李秀学  胡斌 《物理教师》2010,31(5):48-48
题目.(2009—2010届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如图1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依次放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15kg、m2=10kg的平板A、B,长度均为L=2m,一个质量为m3=20kg的小滑块C以v0=6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平板A的上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