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咱1暂《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了“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领域的“选择性”,其实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两年下来,选修课的选课走班已深入人心,然而占高中课时总量三分之二的必修课仍然按照齐步走的“行政班”教学,一个班中的四十个学生,在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但大家学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结果,严重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4学年新学期伊始,我校在校本选修课程走班教学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了必修课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反映,走班上课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所学内容更符合自身实际,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参与走班教学的教师也颇有感受和收获。一、实施背景浙江省义乌中学的学生在入学总分上差别不大,但就单一学科而言,存在明显的差距。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对薄弱的学科,也会有相对较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不得不实行走班制教学,"分层教学""选课制""走班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何面对"新常态",解决走班教学操作层面的困难与问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促使更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发生转变。“走班制”被认为是未来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其实,我们对于“走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陌生。作为先行者,北京十一中、北大附中、上海建平中学、育才中学等学校,已经在“走班”教学中探索多年。如今,在高考新政的背景下,“走班制”...  相似文献   

6.
高中体育教学是传播健康体育文化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体育授课的进度不能一概而论。分层走班制教学通过动态化的流动走班制度,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为基础,对体育教学进行合理分层,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文体并举的特色化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上海市、浙江省同时发布了本地区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2月16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奠定了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框架。此举将会给高中、大学、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浙江省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是教学法的界定,是生活法的说明,是真知识的源泉。内江师范学院坚持"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做中学,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育人平台;以校内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做中学,形成了学做互动的实践育人平台;以社会课堂为阵地,突出学生做中学,形成了校地联动的社会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9.
大同县初级示范中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多年来,学校秉承“与时俱进、敢为示范”的办学宗旨,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相似文献   

10.
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学生却有着更强的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在这所学校里,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师生们却有条不紊,一切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在这所学校里,教室以授课教师的名字命名,充满了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风格的布置,使之成为学生最爱待、最向往的一个熏陶濡染的教育场;  相似文献   

11.
陆伟文 《教育导刊》2004,(3):20-21,3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主要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实现改革目标,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创办近20年来,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劳动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劳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科技育人,摸索出了一条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计划性、信息处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同时,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学习需求与行为也不尽相同。选择是本次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亮点,选择教育是晋元高级中学长期坚守的办学理念。实施高考新政后,笔者认为,晋元高中的选择教育面临3个主要问题: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怎样不断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又与新的高考政策相适应;二是学科文理不分科,各学科地位平等,没有主科副科之分,对各门学科学校怎样开足开好;三是随着学科的开  相似文献   

13.
正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署,为招考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招考改革"单兵突进"陷入泥潭高校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而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分析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造成教学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中教育价值出发,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尊重差异与选择的基础上,围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作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通过核心素养可有效地联结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设置,探讨了学校选修课和必修课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路径选择和实践尝试,并指出学校管理机制的重构与创新可以保障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汲峰 《成才之路》2012,(25):45-45
正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各地区的进行,新的课程标准在原有对教学结果的重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给予了更多关注,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过程,并希望以此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我国教育体系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新型素质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教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一年多考"。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以后,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于9月19日发布  相似文献   

18.
汪明 《中国教师》2015,(1):57-58
<正>推动育人模式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就一所学校而言,推动育人模式改革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这是包括北京十一学校在内的一批学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当前各地学校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学校育人模式改革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引领所谓科学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十一学校提出的"好的教育是服务""教育的使命是发现""教育就是把不同的人培养的更加不一样""创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它是在总结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课程评价制度。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对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制、规范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行为,使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差异教育——走班制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正是落实这一精神的大胆尝试。这一改革,打破了原有固定编班、统一开设必修课的旧秩序,建立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必修课与选修课兼有、师生双向选择的教学新秩序,提升了办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收获了喜人的成果。一、科学筹划,精心准备,在规划中稳步推进"差异教育——走班制分层分类教学",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