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主要包括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 ,确定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强调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统一。其新论述的关节点 ,一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二是确立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重要意义及实行途径,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相统一的依法治国,是人民大众的依法治国,是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依法治国,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及其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能否实现及达到何种程度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尚存在认识不够、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未来,应着力构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体制、机制,营造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问题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这一方略,必须进一步加大依法办事的力度,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即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客,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于1999年载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为治国方略。在实行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加强法治修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无上权威,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就成为执政党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极为重要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既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也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依法治国不能脱离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依法办事和党的领导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宪法既是一国的总法、母法、根本法,又是秉人民之公意而订立的"政治性契约"。而依法治国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体现在阶级本质的一致性、内在要求的相同性、基本内容的包容性、产生与服务基础的共同性上。宪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韩金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34-35,45
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理念包涵着邓小平的真知灼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因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种精髓和内涵,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全国各级工会都是推行依法治国的核心部分。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工会工作,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该工会必须将治法思想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工会宣传部门根据要求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宣传,在建设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号召。而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和方面,依法治国有其实践性要求: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形成依法办事的良性社会运行机制,营造从严执法的司法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和普遍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的重大完善和发展,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遵循一定基本原则和客观标准,也应采取正确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应当采取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科学回答的历史性课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法律”,到列宁、斯大林的“法律工具论”,从毛泽东的“人治加群治”,到邓小平的“靠制度治国”,再到江泽民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经历了一个折的演进过程,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1.领导人正确的法治观是实现法治的关键;2.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法治,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具体形式;3.社会主义国家现法治是一个逐步而又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民主的伴生物,法治的实现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而且要有普遍的法治观念,其中公民法律意识为法治秩序提供着内在的驱动力和必要的精神支撑,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是法治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较低的状态,努力塑造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是我国当前政治进程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执政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长期奋斗目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并解决好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切实依法执政,必须加强党对立法、执法、司法和自身活动的领导,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注意:正确处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实现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权力与监督的关系。实现依法用权与监督制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解决权力腐败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表现,是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偏离职责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权力腐败问题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治在预防权力腐败中的作用。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权力腐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公职人员加强道德实践、促进公职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等治理权力腐败的德治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实行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意识淡薄,权利地位被漠视的现象十分突出。实施依法治校,核心是确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权利主体地位。要不断排除观念的、制度的、师生法治素质等方面的障碍,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师生法治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