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问的分类及应用 提问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人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怎样问”、“问什么”。本文根据Long and Sato的分类.将教师提问主要分为两类: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和展示性问题(“splay question)。  相似文献   

2.
黄启新 《南昌教育》2004,(12):12-12
体育课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要用理论指导实践。体育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题重在引导,准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和保护方法,屙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安排好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注意讲究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不良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重视提问、研究提问.在提问中讲求方法和技巧.不但要从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精心去设计.而且要注意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要注意通过适度的启发和提示开发诱导学生.使他们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发挥课堂思维.积极踊跃的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使英语课堂提问具有实际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不良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重视提问、研究提问.在提问中讲求方法和技巧.不但要从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精心去设计.而且要注意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要注意通过适度的启发和提示开发诱导学生.使他们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发挥课堂思维.积极踊跃的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使英语课堂提问具有实际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在讲课时讲得准确,条理清楚,既有重点又有系统性之外,必须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看”、“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电子线路》课堂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群 《职教论坛》2002,(24):41-41
《电子线路》是一门电子电气类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笔者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善于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导思维的原动力。以“问题”带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能否达到这一目的,设计问题是一个关键。通过多年教学,我认为设问应注意:1.数量要适可。每堂课以3~5个问题为宜,若问题太多,容易导致教学从一个极端———“满堂灌”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不利于学生轻松发挥。2.要理论联…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做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山东临沂一中(276003)史玉春化学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不善于教学生学会问。古人说,启发学生要“导而弗牵”,如果老是教师提问,无异于牵...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是其重要方法。启发式教学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就会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课堂设问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与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何“设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的目的性的研究,即怎样“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问”的目的,才能强化教师设“问”的主动性.才能重好地发挥“问”的教学功能。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误认为”安徽邓远伟一。误认“提问式”为启发式、有的教师,一堂课都是问,似乎问得越多.就启发得越深。殊不知,这无用的提问,恰恰掩盖了学生中暴露出的问题。更有甚者,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还要求学生齐答,“是不是啊?是!”“懂不懂啊?...  相似文献   

12.
曾伟鸿 《考试周刊》2012,(22):60-60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后者是所谓激“问”.而激“问”又常常要教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去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在讲课时讲得准确,条理清楚,既有重点又有系统性之外,必须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看”、“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问”,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问,就是提问题,就是揭露矛盾。那么何时“问”、问什么才合适呢?我认为:①为了引入新课,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利用的旧知识可以问,其目的是扫清在传授新知识时遇到的障碍。②在运用实物或教具时,待学生观察后可以问,也可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提问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发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刚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生活中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特别多.在学校里不好意思问老师,只好回家问父母。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太阳为会么是红色的”、“我从哪里来”、“爸爸为什么不生孩子”……有时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并且有的问题离奇古怪,连父母也想不到,更无从回答,往往被问住了。有的父母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信口开河,  相似文献   

17.
一、注重启发。善于引导学生“问” “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恰当,对旧知的复习,新课的引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问.二是学生问,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顾梅 《生物学教学》2006,31(8):14-15,38
哈佛大学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更加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2.启发学生思维;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4.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从孔子自己的言论看,“启发”原本是指学生接受教育后产生的良好的效果状态,其特征是对教师所授既能发明引申,又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并能在理解上“无疑”。二、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在启发中的作用,表现在强调学习者的求知欲、志向及“思”在学习中的意义。三、在启发教育的方法上注意善答、善问、善语,即回答问题注意对症性;提出问题注意学生心理上的易于接受性;讲解问题或正反对照,或层层推进,或比类贴切,或有条有理、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