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花 《湖南教育》2002,(14):26-26
中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既可以促进其学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其身心健康,还有利于他们将来与同事友好共处,促进事业的成功。但是,在中学里同学之间存在不少的矛盾。他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课堂里,有唇枪舌剑、争来争去的,也有拳脚相加的。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不合群,或孤芳自赏,或孤僻内向。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的同学,一方面影响教学、影响班风,另一方面影响同学之间的相互团结。不合群的同学,不善与同学相处,长期下去,会造成人际关系冷漠,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自私自利。上述情况,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中学生处在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校园里确实也存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同学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应有的关注,甚至常常受到歧视。据笔者了解,弱势群体的同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绩弱势在校园中,总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长期的低分使老师和同学对他们失去信心,老师很少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关注他们,同学也不喜欢同他们来往,甚至家长也让子女不要同他们交往  相似文献   

3.
要使班里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就必须使班里90%以上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使他们的思路和教师讲的知识内容同步前进。但是,平时课堂上1/3的学生,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举手不发言,造成课堂上启而不发,鸦雀无声。怎样使不发言的学生也活跃起来,积极举手发言呢?  相似文献   

4.
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在老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就像上课时没有这些人一样;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种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首先要走出认识误区,把握住“平等”的度,站稳“首席”地位。误区一:课堂上,如果举手的学生不多,教师便只叫举手的同学,不喊不举手的同学,为的是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因为课堂讨论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不注意听同学讲,讨论就难以开展,也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我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不注意听同学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有的还把手举着,他们对别人发言中的错误不去纠正,相同的观点不表示赞同,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同的话也多次重复。有的则为自己没有被提问而惋惜。  相似文献   

7.
罗呈扬 《考试周刊》2011,(77):218-219
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喜欢学习。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一群另类的同学,这个群体在课堂上对所有文化课老师的声音几乎不闻不听,就像物理材料中的绝缘体——不通电,他们“不通”老师的声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上课时要么坐着发呆.面无表情;要么趴在那里,无所事事;要么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8.
日语学习有其特殊性,它要求学生既要勤奋肯学又要活泼开朗。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具备一颗爱心,学生就会变得自信开朗,从而更好地学习日语。   一般说来,学语言的同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活泼开朗且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但沉默寡言;活泼开朗但不勤奋好学;既不勤奋好学,性格又孤僻内向。对此,教师应注意把握尺度,不能把爱心单指向第一类学生。对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同学,教师尤其要多加关心,对他们细微的进步都给予赞许和肯定,使其慢慢对自己建立信心;同时更要想方设法使他们活泼开朗起来。对性格开朗但不爱学的同学,教师要了…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通过对课堂提问环节的高效把握,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了解,能够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习优异的同学及时提醒,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也要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0.
技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既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课堂,又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不觉得枯燥无聊?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运用一定的技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花开无声     
石晓燕 《上海教育》2007,(7B):32-33
“我们喜欢上海老师的课。”元阳一中的学生们如是说。 记得去年新学期开学之初,我担任了高一3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现学生们绝少有在课堂上与老师或同学对话交流的经历,他们所做的就是把老师的笔记记录下来然后背熟,完全不适应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首先要走出认识误区,把握住"平等"的度,站稳"首席"地位. 误区一:课堂上,如果举手的学生不多,教师便只叫举手的同学,不喊不举手的同学,为的是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13.
观棋不语     
《科学启蒙》2012,(3):112-112
课堂上,老师看到班长身边有几个同学总是低头看桌下面,走近才发现他们是在下象棋。老师:“上课时间,为什么不听课,却去下象棋?”  相似文献   

14.
陈洁 《云南教育》2001,(9):35-36
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同学间常常出现矛盾,闹矛盾后怎样和好就成为学生们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技巧。 第一,可针对同学的不同气质类型,巧妙地打开僵局。 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和解方法。如多血质的同学处事圆滑,能说会道,当谈得不投机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不愉快的情绪又会烟消云散。与他们和解时,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规劝,他们是能够接受的。胆汁质的同学“火气旺”脾气大,愿意和人顶嘴、吵架,他们喜欢直言快语,讨厌拐弯抹角,与他们沟通应单刀直入,实话实说,定会得到其宽容。粘液质的同学,言辞稳重,不易发火…  相似文献   

16.
在大班口语课堂里,小组讨论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小组竞赛满足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同学问的交流、合作、辩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可利用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后进生由于平时学习成绩和操行处于一般状态,教师不赏识,同学不关心,便产生自卑心理。在自卑的背后,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特别强的自尊,所以一般不愿意主动报名参加竞争性活动。他们既畏惧参加这些活动,又非常希望教师点名让他们参加。这样既让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又为成绩不理想留好退路(是教师让参加的)。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掌握后进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有意识地降低起点,鼓励他们参加。此外,课堂提问应多…  相似文献   

18.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有些盲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虽然他们与其他同学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时面对着同一个老师,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组织或自身参与程度的不同,这些盲生在心理上可能"离群",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于热热闹闹间仍感到"无依无靠、孤单烦闷",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害怕,在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似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好像上课与自己无关,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当我上课点到某男同学的名字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某位女同学的名字,当我报一个女同学名字时,竟然有人又报另一个男同学的名字,还笑着说他们是男女朋友。报到名字的同学一副委屈、羞恼的样子。我想问个明白,但课堂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态度。我也困惑起来,既然有人说他们有恋爱关系,为什么他们学习成绩不降反升呢?是老师过于敏感了,  相似文献   

20.
接手五(四)班的语文已经有好几个星期了,还是没能把孩子和他们的名字对上号,课堂上经常会出些眼睛盯着这位同学,嘴里却喊着另一个同学名字的洋相。好在同学们都很善良,往往在我出差错的时候,会集体纠正我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