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假期间,翻阅旧报,见《文汇报》有《历史地理知识大有用途》一文。该文说:“古人习惯把山或水的北面称‘阴’,南面称‘阳’,如……山西  相似文献   

2.
对“以人为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瑛 《班主任》2002,(4):43-45
《班主任》2001年11期刊载黄老师《学校德育工作应慎提“以人为本”》一文。该文指出:“由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想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近读康振栋、吴欣《也释款蹙》(《中国语文》2008年第2期)一文(以下简称康、吴文)①,获益良多。该文指出前人有关款蹙释义的不当之处,认为:‘轻移莲步’跟‘款蹙湘  相似文献   

4.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12期刊载了张志先老师《我们该如何“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的语法质疑》一文。该文对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踮起脚尖”从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质疑,文章分析了“踮起脚尖”的结构形式,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学生古汉语词典》对“踮”字的解释,归纳出“‘踮’有‘脚后跟离地’而‘脚尖着地’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学》2008,24(6)
《教育科学》2008年第5期目录页末行规矩与方圆——‘关东州'日本女子教育探析刘应为规矩与方圆——‘关东州'日本女子教育探析;该文正文93页第2自然段标号[3]应为[2];文后96页标号[2]应  相似文献   

7.
《湖南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了杨安仑同志《老子章义论微(选登)》一文(以下简称《论微》),该文通过解析《老子》章义,扼要地阐明了作者对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看法,读后颇有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这里仅就该文把老子的道释为“创世主”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杨安仑同志和学术界的专家们。《论微》在评述老子的道时说:“‘道’是什么呢?其状幽深、玄邈,好象上帝的祖先。则‘道’  相似文献   

8.
近读两文,均关乎《鸿门宴》末句“立诛杀曹无伤”之“诛”: 一是李鸿川、居子良《透过语言表象感悟深层意义》。该文所呈现的“为什么是‘诛杀’而不是‘杀…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开门见山道:“同学们……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陈涉世家》,该文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研究》97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武德先生的文章,题为《应该提“部分——整体——部分——整体”》。该文认为:“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提法欠妥,应该提‘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再到整体’。笔者认为,大纲的提法是正确的,而刘先生的提法则显然欠妥。之所以出现这种欠妥的提法,主要是因为刘先生对大纲中‘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刘先生认为,“‘整体——部分——整体’的提法与阅读教学常规不符,与  相似文献   

11.
自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被选人教材以来,该文的教学实践大都受“教参…‘智勇论”教学指导的影响,“教参”中明确指出“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  相似文献   

12.
<正>拜读《"女汉子"来袭,"男妹子"让道》(原载于《语文报·高中版》934期第7版)一文,觉得该文有几处值得商榷。理由陈述如次,以就教方家。一、该文题目由于过分追求工整,以致于以辞害意、自相矛盾。既然是一个"来袭"一个"让道",那么,言外之意分明是说"男妹子"一词产生得早,"女汉子"出现得晚了。可是文中说的却是"汉语中,有些词语总是成对出现。‘女汉子’亦然,与之相对的是‘男妹子’"。又似  相似文献   

13.
《语文知识》’94年第1期上发表了吴勇前同志《“淹回水面凝滞”之“回水”》一文,对“回水”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以为该文的看法值得商榷。课本注:“回水:回瞧的水流。”吴勇前同志认为;“‘回水,应是深渊之水。《说文解字》云;‘渊,回水也。’”其实,《说文解字》中的“回水”,应该解作“回旋的水流”。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说:“回与(?)实一字,回为初文,而(?)为后起,渊则增偏旁体也。”古人的名  相似文献   

14.
八一年《中学语文》第二期载有《〈硕鼠〉中“爰得我直”的“直”》的短文,该文作者说:“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  相似文献   

15.
坚毅同志在他的《“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的命题可以成立——与李延祥同志商榷》(《西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一文中,说我“否认‘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35页,以下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并因此对整个学术界进行指责。现就坚毅同志提出的问题作一答辩。坚毅同志一再声称:他的“‘一分为三’与‘合三为一’的命题也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的,又在实际中得到了证明,因此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理论”。“哲学就应该去吸取”(37页)。他说:“‘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是普遍的。对于前者,人们称之为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Kevin  Lee  魏嘉译 《英语沙龙》2011,(3):29-31
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发表题为《揭开中国青年文化的神秘面纱》(Debunking Myths about China‘s Youth Culture)的文章,指出了某些传媒在解读中国青年人时存在的几个误区。到底传媒都有哪些相关论调误导了读者?以下便是该文的核心内容摘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报》第477号(1991年7月29日出版)上载有“说‘顶”一篇短文。该文写道:“《说文解字》:顶,‘巅也’。本义为山顶,属名词。山顶是山的最高部位。故引申为名词‘头顶’、‘头’。”笔者认为:该文正好把“顶”的本义和引申义弄颠倒了。正确的结论应该是:“顶”的本义是“人体的最高部位——头顶”,而“山的最高部位——山顶”则是“顶”的引申义,即它是由“头顶”之义引申而来的。其理由如下: 一、从字形结构分析来看:汉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来说,分析某字的形体结构,就能推知该字所代表的词的本义。“顶”字也应当如此。据《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由此可见,“顶”字属传统六书中的形声字,其形(意)符为“页”;形声字的形(意)符与该字的本义具有密切的关系。《说文》:“頁(页),头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大古代文学教师谢孟的远距离教育研究论文“中国远距离教材总体设计的构想”(该文发表在《中国电大教育》1986年第7期),被国外远距离教育研究六大期刊之一的澳大利亚《开放大学》(Open Campus)总第13期转载后,引起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他们称该文“破除了他们‘亚洲人不懂教材设计的研究’的歧视想法。”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中有《“物”作“人”讲》一文,连引了38例,用来证明“魏晋南北朝时代(主要是南方)的文献里,常把“物”字作“人”讲,[1]这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该文最后一段说:“这个‘物’字或者泛指众人,或者总指一切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汉书》卷62载司马迁搬任安书》,有‘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之语,这个‘物’只能是指人而不是指物,但是颜师古等人对这个‘物’字没有注,王先谦的《汉书补注》也没有注。上面所引例句,时代最早的是记录西晋人的话,离开了司马迁的时代,至少有三个多世纪。这一…  相似文献   

20.
陈志良、杨耕同志在1989年5月15日的《光明日报》上载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重化》(以下简称“陈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般的一体化哲学,……这是一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这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二重化。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