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Zhuo Dong”是壮语的“一条虹”;“复关”是壮语的“丈夫”;“中心是悼”的“悼”是壮语的“心烦、怄气”;“终风且Ge”的“Ge”是壮语的“暗、阴暗”;“静女”是壮语中的“纯洁的女子”;“Mang”是壮语的“狗”;“三岁贯女”的“贯”是壮语的“喂养”。  相似文献   

4.
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选了一篇经典古文——李密的《陈情表》。该文虽不满五百字,但文情并茂,历来被评价甚高,被誉为三篇“读之必哭”的妙文之一(宋代学者赵与时《退宾录》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相似文献   

5.
鞠党生 《现代语文》2008,(11):137-137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粤教版、沪教版、人教版均选录为课文,但对“宏兹九德”的注释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中的“胜”字,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将其注音为第一声sheng,释为“不胜,禁不住,禁不起”。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现“胜”字分列三条目以释意,  相似文献   

7.
8.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先秦散文单元,编选了《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比较传统的课文。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必修二对选录的课文《氓》中"抱布贸丝"一句注解为"拿布来换丝"。"布"为何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这里的"布"理解为"布匹"之"布",再追问,有学生思考后回答:这里的布,应该是麻织品!也有学生疑惑:"贸"不是"买"的意思吗?"易"才是"换"呀!如果"布"解释为麻织品,那就说不通了呀!那么,"布",究竟该作何解,"抱布贸丝"又是何意?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语教材(必修)选有《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氓》,其中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一句,教材注释为:“你用龟板、蓍草占卜,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注释中“咎”解释为“灾祸”没错,而“无咎”却简单地用否定的形式解释为“没有不吉利”却失之准确。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在“月是故乡明”单元,节选了《诗经·小雅》中一首非常著名的思乡诗一采薇》,诗歌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还专门为“雨”字注音[yù],教师们在讲课时大都是参考该注释为学生讲授的。不仅教材这样注释,而且绝大多数《诗经》选本或注译本也是这样注解的:  相似文献   

13.
上了不少次的<木兰诗>,每次讲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时,总觉得费解."何所思"课文注释为"想什么".问"想什么",女儿偏说"没想什么".前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肢体语言显露无遗,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后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已有"思""忆"的具体内容,又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因此,只好强作解人,说是木兰搪塞之词.不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是好事,又何必扭扭捏捏的掩饰呢?  相似文献   

14.
15.
中师语文课本《阅读和写作》第五册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啸”解释为“高声叫”。笔者认为此解不妥,“啸”在此不应解释为”高声叫”,而应解释为“打唿哨”。许慎《说文解字》:“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辞海》解释说:“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李渔《芙蕖》) 高中语文第一册对这篇课文的注释中,将“群葩当令时”注释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正当时令”。这个注释表面看来,通顺明白,但将其放在全句的译文中去,即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它们开花前和开花后,是人们经过不会过问,无人欣赏的时候”。全句语意显然别扭不通。这个问题出在对“当令”二  相似文献   

17.
18.
《鸿门宴》第六自然段中当刘邦逃脱,张良入谢献璧时,愤怒的范增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拔剑击破玉斗,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取项王天下者必神公也……”教材的注释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和项伯辈”。笔者认为此说不妥,理由有二:第一,项羽是西楚霸王,当时其势其名大矣,且脾气暴躁,范增作为一部下,怎敢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骂主子为“竖子”?第二,紧接“竖子不足与谋”的后面是“夺取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意义流变角度分析词语"开张",描述"开张"与"张开"的词义分化过程,具体阐述"开张"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的两层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