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回应、实践智慧与案例,以及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因循疫情防控催生的新常态,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视野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重建新教育秩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报告基于全球多重生存困境、人权危机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未来新教育社会契约的理念。新教育社会契约在个人层面上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拥有终身接受优质的教育权利为目的,在社会层面以强化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与共同利益为目的,并最终指向全球的共同利益的实现。新教育社会契约以多主体的对话与行动为实践路径,提出教学、课程、教师发展、学校变革、“跨时空”教育、教育研究、全球合作的七项对话与行动原则,他的实现将有利于全球迈向更公平、更优质的未来教育。面向未来,我国对外可借助新教育社会契约的“东风”,在新一轮全球教育治理中发出“中国之声”,对内可以全民更优质教育为目标,建构中国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呈现出劳动变革的多维图景。智能技术革新与价值理念变革给劳动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技术升级消解劳动价值认同、智能变革造成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与扩容的矛盾、身体离场弱化教育实践效果等挑战。智能时代劳动变革引发劳动技能结构调整、劳动内容产生质变、劳动存在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劳动教育需在相关层面调整转向。应对智能时代劳动变革的新特征,劳动教育需体现价值导向之新、教育内容形态之新、教育实践方式之新,以推动未来劳动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的定位、体系与政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正经历历史性变革。要完成这一变革,建立起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必须给教师教育新体系以明确的定位。新的将要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是以“开放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建立起这样的教师教育新体系需要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办好教育为人民是当前新一轮的教育热点问题,它是比依靠人民办教育更复杂、更艰巨、更深刻的教育和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现在刚刚破题,还有许多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急待我们研究探索。本文仅就办好教育为人民应遵循的一些指导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深远影响,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分类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复课,我国疫情也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将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对学校教育带来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同时也带来新机遇,学校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再一次凸显。未来,学校教育将走向线上与线下混融共生教学,将走向家校合作共育,将更注重对生命健康的教育。学校教育面对疫情影响的挑战、变革转型趋势前瞻性的探索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相关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教育新基建的推进,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存在着三个亟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在时代变迁、技术扩散和教育变革相互交织的宏观场景中,教育新基建的"基"即奠基:为信息时代教育生产方式的变革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上;关于如何建,文章提出要以复杂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并驾驭教育新基建的复杂性,把战略规划与变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变革和知识结构的变革。在中国教育改革路途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地位不可撼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论著浩瀚如海,他的教育思想响彻国际,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老师和学生。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对新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蓝本。  相似文献   

9.
面临入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必将发生巨大变化,教育必须做出及时调整以适应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将面临考验,必须要走过一段任重道远的变革之路.高等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制定应对的变革策略,才能在新形势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学既要主动承担创新与变革教育的责任,也要积极为高质量教育发展赋能。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教育技术学应该从教育创新体系、教学创新模式、智慧教育生态等方面探寻为新文科建设赋能的路径,促进新文科协同发展;以自身变革融入新文科学科建设,建设立足国情、积极作为,体现人文精神、交叉融合,传承文化、特色发展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同时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我国西部高校治理能力,需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体现新教育思想的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独创性,学习更主动。CAI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即MCAI,代表了CAI的发展方向。开展MCAI,可以促进教材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结构与教学理论的变革以及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正在走向网络时代。网络在教育上的应用,使教育发生了“第四次革命”。它带来的不只是手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根本性的它将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念,创立21世纪的新教育观。这种观念不是教育中的“乌托邦”,而是基于技术支持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李军超 《考试周刊》2011,(18):136-136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思想,是新课程内容规定下教学"新"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它为各科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英语教学也切合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性试验。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要坚持以人为目的的价值立场,探索服务儿童生命成长的多样教育范式。聚焦人的成长,教育变革要指向学习的真实场景,指向"有价值的学习",指向未来教育的新形态。后疫情时代,我国学校教育必将形成生命个体的新认知、情感体验的新认同、教育治理的新局面、教育教学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范式。然而,任何教育变革从提出新理念到变革力量集结,到大规模生动实践,都是一个充满挑战、高度复杂的历史征程。机械线性的认识论、方法论及系统观,无法支撑新工科建设的宏大愿景。首先,以高阶学习作为指导和检视新工科系统建设的方法论,探索提出新工科课程建设、实践环节及教学组织形态高阶性构建的路径;其次,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阐明新业态、知识生产新模式对新工科的复杂影响机理,形成新的系统变革观;最后,阐明了高阶学习复杂性、整体性和涌现性本质,提出以创造力导向的包容性评价,塑造新工科评价体系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与老纲要相比,新纲要预示着新的变革。首先,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更为拓宽;其次,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与幼儿的生活更为贴近;第三,教育指导方式要求更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活动正在经历一场包括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在内的、基于现实指向未来的变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所体现出的前瞻性,给中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教育变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变革的巨大推动力,高职教育面临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和机遇。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对高职教育变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创新高职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流程再造和创建开放型、现代化高职教育新体系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革,观念为先。教育史学变革,亦以教育史观的变革为前提。教育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历史实践活动的总观念,反映的是教育历史理解的目光与视野。教育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史研究者目光与视野的变革。中国教育史研究一直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实践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是唯物史观在当代的新发展。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