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剥夺”儿童大多数人通常认为:“被剥夺生活必需品”或“生活条件差”的儿童来自一个界限不明的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贫困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可被称为“下层社会”。这种看法包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即经济上的贫困与“被剥夺“儿童之间有某种关联;企图对此做另外的解释是思想幼稚的表现。对这些儿童的另一较为委婉的称呼是“文化条件不利的”儿童。在谈到“被剥夺”儿童时,我指的是那些或在身体上,或在情感上,或在智力上有缺陷的儿童。与那些来自富裕家庭,有着丰富的游戏环境,在多样的游戏和精力充沛的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的主旨:创设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属于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但是,当前的幼儿教育受家长和社会的功利主义影响,正在剥夺儿童的这一权利。为使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幼儿教育应以创设游戏为主旨,让儿童在游戏中保存天性,在游戏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童年期的分离,首先剥夺了儿童的游戏权.随着儿童游戏权利的剥夺,同时也就剥夺了儿童的体验权.  相似文献   

4.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直接导致了对儿童生活的封闭,事实上剥夺了儿童的幸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追问父母是否具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童年生态被破坏,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儿童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教育不能与儿童的天性作对,而要以此为动力和资源。教育要回到它的原点。  相似文献   

6.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博览     
●童年生态正面临根本性危机中国目前儿童教育危机的最根本的症结是童年生态的被破坏。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的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从而造成了儿童生活中的身体不在场。基于功利主义的打算,成人对书本文化顶礼膜拜,却抽取在儿童成长中具有原点和根基意义的身体生活。这  相似文献   

8.
一、析因:当下小学生的“浅层感悟”源自童年身体生活的缺乏 当前,儿童的童年生态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从而造成了儿童生活中的身体不在场。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家庭结构断层或缺失,致使亲子游戏缺失。监护人对儿童游戏价值认同的匮乏,对待儿童游戏以及与儿童游戏的互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封闭性。网络游戏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剥夺了儿童亲近自然和参与群体活动的机会。农村留守儿童游戏阙失现象亟待解决,需要重视调节父母行为,促进亲子亲合;调节监护理念,呵护童心世界;调节环境变量,赋予灵性生活。  相似文献   

10.
对"当下幸福"与"未来幸福"的关系进行一番考察后,发现追求儿童幸福,首先要尊重儿童的"当下性".反观现实中的教育为了遥远的"未来",儿童"当下"的自主时间被剥夺、"当下"的生命价值被忽视以及儿童成了未来知识的附庸.因而让幸福走进儿童当下生活世界是现实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童年期的出现是人类特殊的进化过程的产物,童年期的延长是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童年是自然赋予,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家庭贫困对儿童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城市贫困对儿童产生的剥夺呈现许多新特点:危害他们的健康,剥夺了他们的各种资源,破坏了他们适合生长的环境,削弱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在诸多的贫困危害中,独生子女在贫困下的心理剥夺状况令人堪忧,贫困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潜在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知性缺失与儿童哲学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判断、分析、推理的认识能力.缺乏知性基础的理性主义教育否认儿童的哲学潜能和追求,进而剥夺儿童接受哲学教育的权利.基于知性认识论的儿童哲学教育以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儿童创新情感和意志、升华儿童精神生活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倡导以儿童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师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学前期的儿童就要以游戏为主,剥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则会窒息他们的童年生活,将导致他们发展得畸形.鉴于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的密切联系,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幼儿主体的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正面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锋 《教育导刊》2005,(6):8-10
当前,不少儿童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话语权的问题.事实表明,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儿童话语权被剥夺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在以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为目标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儿童话语权被剥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童年期的出现是人类特殊的进化过程的产物,童年期的延长是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童年是自然赋予,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相似文献   

17.
年轻妈妈的心理误区剥夺了孩子宝贵的童年。年轻的妈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有一次,“知心姐姐接待日”开展了营养咨询活动,请了首都各大医院20多位营养专家,专为儿童中的“小胖子”、“小瘦子”咨询。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在思考中国(儿童)的童年生态状况时,曾经指出当前的童年生态面临着根本性危机.并且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的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从而造成了儿童生活中的身体不在场。出于功利主义的打算,成人(家长、教师们)对书本文化顶礼膜拜,却抽取掉在儿童成长中具有原点和根基意义的身体生活。这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育,不仅难以使儿童成才,甚至难以使儿童成‘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德育》2012,(4):70-74
让快乐游戏为幸福童年护航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是儿童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故事分享:地图孩子三四岁时,我买了中国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很喜欢,熟能生巧,很快讲出省份的名称和位置。后来,我又买了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同样很快讲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让我很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