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注重炼字,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文坛上既有"一字师""推敲"的趣事,亦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无数文人呕心沥血的妙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陶冶着我们的情趣。这些极具人文价值和审美趣味的词语也极受高考诗歌命题者的青睐,为了帮助中学生快速切入试题,准确回答问题,笔者就高考炼字试题作一分析,以期有益读者。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袁行霈先生说:"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到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赏析语言是诗歌鉴赏最基础的一步,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中国诗歌语言讲究含蓄意蕴、言简意丰,所以,这就需要考生推敲字词,品读诗语,披文入情。一、推敲"炼字"之传神  相似文献   

3.
王丹 《文教资料》2012,(2):17-18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就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使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那么炼字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体会炼字的韵味和魅力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就是典型的例子,"推敲"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详.近几年高考也常涉及此类题型,现就这类题型作一简单的分析和学法总结.  相似文献   

5.
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所用的宇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古人炼字,不出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只有把握古人炼字的技巧,才能掌握古诗鉴赏的钥匙,更好地理解诗词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文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的方法,称之为炼字。字是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人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鉴赏一首诗歌 ,就必须品味一首诗的语言文字 ,尤其要注意一字传神的地方 ,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必须要涉及的考点。因此掌握诗人炼字的基本规律 ,以及不同词性的词在诗中的不同作用 ,对我们鉴赏一首诗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上经过千锤百炼 ,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贾岛为琢磨“推敲”二字不觉冲撞时为京兆尹的韩愈 ;王安石为“绿”字煞费苦心 ,易稿十多次。虽然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中所追求的诗歌语言不同…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中感悟诗情的做法很多,从抓关键字入手即其中之一.因为古人在创作时,特别看重"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是古人苦吟的写照.所以抓关键字可以说是感悟诗歌感情的捷径.在许多诗歌中,通过用一个似乎什么也没有的"空"字,却能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妙境的例子很多.理解清楚这个"空"字,就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炼字,追求得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炼字的一面旗帜。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推敲”,都是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都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议“推敲”     
“推敲”一词,出自一段诗坛佳话:贾岛于驴背上吟改自豪诗作,路遇韩愈车骑,“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愈非但不怪,反而帮助敲定诗句。后世便以“推敲”为“炼字”的诗例之代表,且几乎成为“炼字”的同义语,如刘坡公《学诗百法》谈锤炼;“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两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不过,“推敲”是否能够做为严格意义上“炼字”的典型诗例,却关系到能否从中引出“炼字”基本规律的问题。吴士文《修辞格论述》谈:“炼字之说,比较笼统,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千多年的诗坛新旧更替,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诗人们的共同追求。诗人反复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赏析炼字,应该从整体诗歌意境中去"推敲"这些关键字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推敲"的由来:有一次,贾岛正琢磨《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换词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对于深入鉴赏诗歌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人吟诗作赋极讲究炼字,品味涵泳也多重揣摩字词。贾岛"推敲"、王安石改字、郑谷一字为师等佳话妇孺皆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名句是千锤百炼的精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平时学习和高考试题中品味古人炼字妙处的例证也俯拾皆是。可见,中国古典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代诗人十分注重对字词的推敲锤炼,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型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笔者主要探讨一下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诗歌的炼字题型,学生该如何抓住炼字题的特点,掌握答题规律,有效地答题,提高卷面分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什么是炼字,让学生对炼字题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对炼字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明确高中语文考试中炼字题常见类型;第四部分分析炼字题主要炼的是动词和形容词;最后一部分归纳总结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明白炼字题有基本固定的答题模式,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方向,在平时训练中理清思路,提高答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艳娥 《考试周刊》2011,(43):31-31
诗歌语言鉴赏是高考语文考点之一,仅炼字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次数就很多。所谓炼字,是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面我就结合具体诗作从设问方式和答题模式等方面对古诗的"炼字"艺术加以阐释。重点是按诗歌中妙字的不同词性来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5.
<正>"推敲"的典故我们并不陌生: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是用"推",还是用"敲",以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也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的炼字不可说不经典,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一作文的现状:作文=难度高的作业=很难量化的作业。学生写作文是最感头疼的事,要么大翻特翻作文书,要么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因其篇幅短小,故最讲究炼字锻句。因一首好诗或一句佳句而得一雅号,是古代文人的趣事。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杜甫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李贺诗词奇崛冷怪,雅号"诗鬼";白居易"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人呼"诗囚";卢延让醉心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  相似文献   

18.
炼字     
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分析古代诗歌艺术美,要捕捉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要在“炼字”中体会意境美;还要从声律角度欣赏艺术美及从写法美去体会艺术美,赋、比、兴的手法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39-40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