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  相似文献   

2.
陈美 《新读写》2024,(4):6-7
<正>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的试卷分为古诗文、现代文、名著阅读与综合运用、写作四部分,我们先来看古诗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与综合运用两个板块如何击破。文言文阅读,读“厚”与读“薄”(一)课内文言诗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点击》常读常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60篇诗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文学和文化常识;释词译句,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把握情感。  相似文献   

3.
王艳红 《考试周刊》2013,(57):51-51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丰富文言语汇,让学生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充分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因为受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阅读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一直效果不理想。而中国古典文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成就对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丰富人生阅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等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1郾详细介绍作者。介绍作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往往流于形式。我在课堂教学时,对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教学,现代文和文言文教学相比较,学生对现代文学习的兴趣要浓,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显得比较淡薄,学生往往不是那么积极地参与文言文阅读感悟的学习,尤其是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之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是那样透彻。作为语文老师,也作为语文教学,需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做文章,只要能够激发起一个个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那让学生理会文言实词、虚词之意义和用法则应当就是游刃有余的了。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正式学习过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确实有些陌生,学习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用一节精彩的开篇之课,抓住学生的眼球,打动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冲动,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在教授小学阶段的文言第一课《学弈》时…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作为古典文学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需要通过创设阅读学习氛围,不断在阅读中锤炼学生的文言文功底。一、重新定位文言文价值,构建阅读目标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理解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诗文”。文也好,诗也好,对于文言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即使是浅显的文言诗文,他们学起来也未必容易。那么,怎样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中化难为易、轻松学习呢?一、把握规律、整体突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分析综合”考点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总会感到吃力,难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而文言文阅读题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在教学中利用成语可以突破文言实词教学的难点。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有着一定的相通性,人们喜闻乐用,中学生尤其如此。如果我们借助成语,让其作为学习文言实词的桥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以下是笔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头痛,文言字词不解其意,文章大意不甚了了,考试时,丢分也多在文言文阅读上,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是焦急万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入手:通过诵读,增强语感;加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加强翻译练习;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文言选篇以“浅易”为标准,要从词汇、句式、体裁、内容、风格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以符合中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浅易的文言材料不等于浅层的阅读要求,不能只用来学习古代汉语知识,还要从中学习文学表达与文化理念。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才能认识到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来看,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文言文的阅读需求,估计将来也不会有,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确乎  相似文献   

14.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是高考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它能考查出考生对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该题的分值已增加到19分.包括3个选择题和10分的翻译题。由于许多同学平时依赖于《高中文言文注解及赏析》一书,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所以考试中一遇到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读过几遍也读不懂.做题质量差,得分也太低,久而久之对这个题就会失去自信.仅靠运气作答。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确实对一些字、词、句难以理解,二是对一些看似浅近的地方自以为懂,不能深入理解。正因为这样,教师感到不放心,只好逐字逐句一一讲解,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因此,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强调"字字落实",采用逐句讲解的方法,讲清每一个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确切意义,以及各种文言特殊句式的用法。这种方法从文言文阅读的特点出发,把造成阅读主要障碍的字义、词汇、语法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忽视了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脍炙人口的历代文言名篇,但因学生缺少文言积累与应用语境,没有良好文言阅读学习兴趣与习惯,对"文不甚深"的浅易文言文也有佶屈聱牙之感。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需要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丰厚文言词法句法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魅力感受中爱上文言阅读,获得文言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目前,文言文的写作在媒体上已基本绝迹,而教学中也仅限于文言文的阅读及欣赏。关于文言和白话孰优孰劣的争论,最近几年来似乎有升温的趋势。争论的焦点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中小学生还要不要学习文言文?二是怎样看待学生用文言写作的问题。该文就上还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发表意见,认为:从民族文化的传承、白话文的学习和写作、文言文对提高修养及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作用看,中小学生应该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通达地、尽可能完善地表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它是文言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对文言词汇、语法、文言句式等文言基本知识的掌握、运用的综合性训练,不仅能够检查、训练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考察的应试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古文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从初中文言文学习抓起,及早做好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工作。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有所改变,出现了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并渐成时尚。其命题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一文言篇段变为两个有所关联或类似题材的文言篇段。2.出现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试题。3.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客观性试题的束缚,出现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观性的开放性探究题。同学们该怎样应对这一变化呢?现撷取两道典型题例,作简要分析。【典型例题】一、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4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