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具有历史见证价值、经济发展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求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能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陈莉 《文教资料》2013,(11):65-66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遵义作为革命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红色美术文化"资源,把这些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应用到美术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应用到标志设计之班徽设计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找到设计精神的共鸣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晓娟 《中国德育》2014,(18):59-60
正烈士墓小学地处被烈士鲜血浸染的红色沃土——歌乐山脚下,学校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激励学生弘扬革命精神,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把"爱国、奉献、团结、奋斗"的红岩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红色传统中播下英雄之花的种子学校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烈士陵园为生动的课堂,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  相似文献   

4.
信仰生成机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是"感知—认同—信奉"的深入过程。因此,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资源,形成"红色印记",提升信仰认同,对培育青少年的信仰有重要价值。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丰富德育教学资源和手段,实现信仰的认知认同;通过发散红色资源的情感感染力特征,实现信仰的情感认同;通过参观红色场域,创设情境体验,磨砺信仰的意志认同;通过红色实践活动,实现信仰的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2011,(1):74
北京市育英学校中学部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和特色,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快乐大气的育英人"。以"西柏坡精神班"为核心的红色教育,引领一代代育英人将红色精神发扬传承;"校园十佳文明之星"的评选,营造着崇尚文明的校园氛围;"三育人"活动,让学生在实  相似文献   

6.
西北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独有的品牌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经济开发价值使其成为陕西文化重要的软实力。然而,西北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着缺少宣传,历史见证价值不为人知;缺少整体开发,精神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实现;产业化开发尚未启动,经济发展价值没有实现等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发利用西北根据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陕西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基于认知体验的"红色人文行走"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政治引领效应,以学生视角梳理"红色文化"发展脉络,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红色景点深入探访体验,让固定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行走起来",更有效引领、濡染、激发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与深刻领悟,让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行走起来、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相似文献   

8.
高校音乐教育是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开展研究,能够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文章运用理论思辨法和经验总结法,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视角分析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特点及其价值,指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主题音乐作品、革命历史背景、实体资源;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创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要注重选择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将音乐教育与文化教育相融合,同时可以创设基于红色音乐文化的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和生动体现。新时代以红色文化铸就时代青年的“精神钙质”,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的理想指导功能、价值引领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引导时代青年在红色文化中淬炼信仰的灵魂,铸就“守真、求真”之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担当,铸就“务实、践行”之精神;磨砺顽强意志,铸就“无畏、斗争”之精神;涵养忠诚为民情怀,铸就“忠诚、奉献”之精神。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我们要注重研行合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平台建设,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与形式;强化效果反馈,加强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塑造效果的准确评价和反馈结果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教育意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求,对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方案,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并对研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成果分享,以加深学生对革命者和百色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感,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陕西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三秦儿女精神世界、精神状态、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是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推进陕西红色文化进课堂,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凝练、提取和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和遵纪守法等红色基因,可以精准定位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精确配置打开文化自信的钥匙,进而可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升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柏坡精神"为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性地凝炼出"西柏坡精神"八个方面的内涵,并基于"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围绕拓展红色文化研发平台、抓住红色文化的延伸价值和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历史书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是我们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中以课为媒,在画作、诗词、文物、家书等红色资源中领悟红色精神内涵,让学生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相似文献   

14.
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并与教材内容相衔接,从红色资源中挖掘数学探究的因子,开发"数说党史"特色课程。以数说抗战、数说旗帜、数说发展、数说趣识四大板块构建课程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感悟红色精神,领略红色美学,感受红色能量,理悟红色智慧,滋养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意"体现书写者的精神世界,"象"是笔墨形象,体现"意"的规定性,两者合二为一,如同精神与肉体的共生。书法教学既要指导学生模仿具体的笔墨形象,也要透过笔墨形象,感悟书写之"意",在心追手摹的过程中,体味"象"对"意"的表达,领悟"意"对"象"的规定,追寻书法之美、实现精神成长。意象思维观照下的书法课堂则可以分化为象中悟意的神游、象之为象的追溯、意在笔先的挥运、意象俱得的审视、意象相谐的妙求等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创新之举。梁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将其资源开发与保护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发展新时代教育的必由之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红色文化精神引领青年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用红色...  相似文献   

17.
红色研学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知、情、意、行”是红色研学的目标要素,然而学校在开展红色研学的评价过程中,时常淡化了“情”,忽略了“意”,缺失了“行”,导致红色研学有形无质。表现性评价则注重“知、情、意、行”的评价,通过确定表现目标,选择表现任务,对照评分细则实施评价过程,科学地评估学生在红色研学课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发挥课程价值,达到研学的目的,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朱倩倩 《江苏教育》2022,(87):30-36+3
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创建红色班级,在班级建设中有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体悟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班级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班本课程,通过创新传递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燃梦”奋进。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校本德育",是指以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学校本身具有的德育资源(包括学校历史、理念、精神、校训、人物等)为内容,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前提的德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实现"明德、求技、尚美"的培养目标。下面就我校"校本德育"的经验和体会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一、目标定位是前提纵观我校的办学历史,足以证明学校的校本德育受环境制约,学生接受的大多是说理教育,这种德育形式难免会大而空,效果不理想。于是如何让德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