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时代挑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教师的学习。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成为时下促进教师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剖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实践基础等问题,进而基于自组织的关键特征提出几点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自组织理论视野中,教师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相对无序、内部发展不协同、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当前教育政策的推进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在给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师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变化,实现自身价值,是教师发展的一大挑战。自组织理论从开放教师发展系统环境、调整系统内部涨落、强化系统内部非线性作用、推动教师发展系统突变等方面,探讨了促使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是技能性与适应性相融的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需要大学(University)与中小学(School)合作(简称U—S合作)。大学作为教师培养的"母机",具有主动参与U—S合作的激励,但在U—S合作过程中,大学的结构惯性、评价机制以及组织边界等制约着教师教育U—S合作,使其陷入合作困境。鉴于此,大学需要回归"育人"主旨,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完善其评价机制,鼓励大学教师参与U—S合作;重建以现代大学专业学院为组织机构的教师教育学院体系,规范教师教育组织边界。  相似文献   

4.
“U—S”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需建构“U-S”共同体(大学与小学合作),进行“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教育见习与教师角色体验、模拟教学实践、实习支教前技能强化训练、教育实习与教育情境研究等多样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师范生培养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还促进师范生去研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中的大学与中小学(U—S)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交易,合作需要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共生。教师教育大学化、一体化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教师教育范式转变,都要求大学谋求中小学的支持;同时,中小学组织更新、教师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成就提升也需要大学支持;这种相互需求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提供必要性。此外,大学与中小学各自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则为双方合作提供可能。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共同构成了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7.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将教学活动视为知识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的过程,教学活动等同于教师积极地、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设的步骤和计划,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复制式传授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但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系统不断发生变革的时代背繁下,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新的理论视角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清晰程度,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和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把系统自组织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中,对于开阔新视野,探究新范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具体表现为: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自组织机制是:开放和非平衡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涨落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起因;竞争和协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共同体是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在其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了实践层面对学习共同体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本文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四个方面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廓清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自身的重要属性,分别是内在要素的杂糅性、愿景的共同性、活动内容的学习与探究性、活动目的的发展性、活动方式的参与与合作性、活动途径的沟通与分享性、活动保障的内化规范性、建设类型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实验与推广,如今合作共同体的研究正处于深入发展及不断进行理性反思的阶段。近20年来,我国学者不仅关注了共同体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深入探讨了共同体的运行模式、运行策略、运行成效影响因素。今后应在构建共同体本土化理论研究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共同体培养成效评估标准研究,积极探索建立良性的共同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习共同体表现出一种对教师职业价值与专业内涵的整体性理解以及对群体性共通价值观、差异性多元价值观、具身性交互价值观的诠释。其作为一个生态自组织系统,映射着生成的自决定、演化的自同构、涌现的自催化等自组织逻辑。从自组织的哲学思维出发,可以有效探究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发生机制和演化图景,并克服现实境域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自组织逻辑遮蔽的羁绊。  相似文献   

13.
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无去处、缺指导,在职教师的职业倦怠迫使研究者借助一体化的眼光来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实践共同体的理念为此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此指导思想下,坚持实践性、主体性、合作性和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其运作方式主要有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和系列化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形成合作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理论作为一种与现实商谈、对话和谈判的思想方法,可能让我们看到尚未看到的可能性。以复杂性理论的视野来观照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及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根本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培育,尤其是自组织的培育;我们应该为教师构建一个"适度复杂"且具创造性的自组织学习环境,支持教师反思、协作或互动,同时,教师应冲破"资深专家"的保守主义,在复杂性关系中获取实践智慧,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以实现自我更新与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网络教师共同体的涵义、特点,并对网络教师共同体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运行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是目前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与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文章阐述了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共同体的特征,从合作愿景、合作参与度、合作共享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是以文化交融为基点,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参与和共享知识库为途径的学习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组织理论包括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论"以及托姆等人创立的突变论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成为超越自身的新兴交叉学科,为人类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自组织这一概念英文为self-organization,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组织向高水平组织的演化过程.在<确定性的终结>一书中,普利高津接受比希歇尔对自组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组织不应也不能通过中央管理得以维持,秩序只有通过自组织才能维持.自组织系统能够适应普遍的环境."①(P23)比希歇尔指出自组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演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简单控制,而是在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按照某种规则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自动地进行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作为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在职研修的开放的、一体化的、可持续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对未来教师角色的塑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最为重要的。基于合作文化,构建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既是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哲学实践观的导引,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国培计划”顺利推进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某市由市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以市属师范院校为培训基地,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的“万名教师培训工程”开始实施。这种“U—G—S”三方合作的“市培计划”是对“国培计划”的有益补充,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涵盖了教育理念、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与问题。只有合作共同体的协同努力,才能促进这种市域内教师培训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一对核心的关系,它的和谐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发展方向。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人们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认识和做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将会影响到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复杂性科学领域中的自组织理论可以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