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海上扁舟》中的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扁舟》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著名短篇小说,讲的是遭遇海上事故的四个人乘坐一叶扁舟,在汪洋大海中为求生而挣扎与战斗。本文从自然与人、希望与失望、人与人及个人的成长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分析《海上扁舟》中求生者对存在本根的下行求索。面对无处可归的现代虚无主义危机,求生者埋葬了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理性的信仰,舍弃了对当下科技力量和公众话语的依赖,最后沉降至生命本源的无意识深渊,在本真中重筑在世根基,在向死而生中完成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3.
《海上扁舟》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先驱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重复叙事手法的分析,从自然的强大冷漠、人类的无奈渺小、道德对人的命运的否定作用等方面对《海上扁舟》中所呈现的自然主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过桥》是格雷厄姆·格林娱乐短篇小说,作品中的宗教寓意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而愈加清晰。文章题目中的桥,故事的陈述者,故事主人公,以及并不显著但是作用却不可忽视的狗,都是作者宗教原型的寄托。故事情节紧凑,小说主人公卡罗维先生在寻找救赎的道路上有过面对桥的抉择,有着面对陈述者即上帝的愧疚,也有着对象征着忠诚和宽容的狗的厌恶。但是最终卡罗维先生成功地走上了救赎的道路,并且看到了桥另一边的风景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张志鹃 《海外英语》2014,(8):227-229
美国著名文学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海上扁舟》,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为经典之作,饱含了作者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大自然向人类敲响警钟的今天,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该小说,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部优秀的电影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其透漏出的主题。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虽讲述了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度过漫漫19年的牢狱生活后成功越狱的故事,但却反映出信念、希望、民主人权、体制化等多个主题,令人深思,使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在乔伊斯的作品中,流亡主题被赋予了重要意义。文章深入挖掘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流亡主题原型,认为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对流亡生活的选择源自乔伊斯文学传统的流亡母题的继承及他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同时乔伊斯对斯蒂芬的流亡故事的构思也成为解读他后续作品的重要原型。流亡主题不仅体现了斯蒂芬的灵魂拯救之路,也昭示了在充满饥饿、战争、贫穷的20世纪初期,流亡已成为艺术家走出迷茫与困惑以求得到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苏童《河岸》中的人物、船、河流都可视为原型,并可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加以剖析。一方面这些原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统摄在"放逐—救赎"的母题之下形成了一个原型系统;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原型本身都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使得该原型系统超出了原型通常意义上的同一性,而更多表现出了一种多样性。就此原型系统本身而言,其中的各个原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其中某一个原型的解读和定位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的原型,并要置放于该系统的整体之中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9.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斯蒂芬·克莱恩被公认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海上扁舟》是他的一篇短篇佳作,篇幅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剖析小说文字以外的东西。挤在一叶扁舟中的四个人在与大海抗争中充分体会到了世界的荒谬,然而,面对荒谬的世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在荒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安妮宝贝的《莲花》以描述纪善生和庆昭前往墨脱的旅途为主干,讲述了善生、庆昭和苏内河三个都市边缘人的故事,阐述了情感缺失的心灵如何获得抚慰和救赎的主题.论文从情感的残缺、身体的创痛和面对幻象三个角度入手,探讨《莲花》中的有关灵魂救赎主题,并指出《莲花》的力量正在于对灵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部优秀的电影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其透漏出的主题。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虽讲述了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度过漫漫19年的牢狱生活后成功越狱的故事,但却反映出信念、希望、民主人权、体制化等多个主题,令人深思,使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曲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1-74
但丁的《神曲》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东西方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不但都具有神话色彩的共性,还存在着同样的救赎母题,经历原罪、赎罪、获救这一救赎历程。《西游记》以佛教文化为根,《神曲》以基督教文化为本,二者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在描写主人公的救赎历程方面却殊途同归。本文从《西游记》与《神曲》中所反映出的救赎原型母题揭示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样也是他宗教批判和宗教反思的扛鼎之作。在《红字》中,霍桑以基督教的"赎罪"原型向读者讲述了一段灵魂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不仅是来自上帝的救赎,而且是来自个体良知的救赎。它虽发之个体却带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样的主题寄托和传达了作者深远的社会忧思和人文感伤。  相似文献   

1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上映之后大获成功,被赞誉为"无冕之王",成为难得的传世经典。这部作品之所以让人震撼和鼓舞,不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是因为作品中塑造的各个传神人物语言、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折射出的希望与救赎理念激发了观者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原型理论作为论文在理论上的出发点,系统地分析了在《虹》中,劳伦斯如何运用原型理论来向读者展示他那独特的世界观及宇宙观。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我们认识到在日趋发达的物质社会中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人类面临的异化感、精神空虚与困惑。  相似文献   

19.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以往评论家多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研究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文章则把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引入分析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从格蓝岛与伊甸园的场景对比、《觉醒》与《圣经》的主题关联、以及象征艺术手法的使用3个方面,探求《圣经》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进而对《觉醒》中的圣经原型做出解码。  相似文献   

20.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