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桂香 《考试周刊》2012,(94):53-5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厌烦写作,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引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生学好作文的首要前提。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爱写,写得畅快、扎实呢?一、精心组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言之无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由于缺乏写作材料,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惧怕作文。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畏难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淡化作文课的概念,把作文课上成活动课、观察课。  相似文献   

3.
一、面向生活,本具作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觉得越写越没意思,渐渐地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头痛于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作文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起点,加强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为习作做好铺垫,用心体验生活,丰富情感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完成习作之后的讲评是教学中少不了的重要环节,加强修改是学生作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感情真实"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作文。但是传统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教学方式单一,训练目的不够鲜明,因而作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调动学生情感,让他们能够在将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思考有情感地表达出来,从而提到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学,如何指导学生投入情感写作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生感受力培养的重视。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作者思想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文字流露。而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前提是学生对生活要有真切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实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自然就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一些肤浅的启发。一、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是培养他们感受能力的前提毋庸置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作文过程中,要获得鲜明生动的写作材料,就必须注意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可分为审美观察和科学观察两种。审美观察是在感知事物特征的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参与;科学观察则是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自然物的活动,一般没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所以,小学作文教学讲的观察主要是指审美观察。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写作文"就是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情感的场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宗旨的作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对写作比较反感,究其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不观察生活,没有深切感受,没有宣泄的欲望。受此启发笔者觉得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写、乐于表达,从而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13.
日记写作训练常被教师忽略或是过高估计它的作用,而日记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有意且必要的补充,是课堂写作教学的课外延续,因为日记写作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材料的积累;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训练表达和激发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和作文创新。但日记作文时,还得对生活表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提炼,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是以弘扬人的本性为特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直接影响着工作过程和结果。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作文是一个感知生活、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把小学生的特点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写作兴趣:一、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形成创作源泉;二、以说促写,丰富素材;三、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四、广泛阅读,积累词汇、积累情感。让“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伴着学生走出一条辉煌的写作道路。  相似文献   

16.
陈玉珍 《成才之路》2021,(14):80-8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学生写作缺乏真实情感、作文内容与生活脱节、教师对作文的点评反馈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以趣味性内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融入口头作文的训练内容,同时充分发挥评价和批改的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假乱真、读写脱节、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等弊端。而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在情感方面重在培养兴趣,懂得作文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在写作方面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在过程方法方面重视修改,重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一、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人文合一、生活为源、学生为主作文教学,实质就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  相似文献   

18.
<正>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致使写作教学缺乏情感,缺乏道德意识与体验,因写作教学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小学生在写作中不能从道德情感层面确立道德主题与意旨,作文缺乏情感,面对作文感觉无情可抒、无话可说,小学生写作能力将很难得到提升。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写作就是引导学生对于语用能力与人文情怀进行输出与表达的过程。因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9.
林仕平 《教师》2008,(16):78-80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采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文中介绍了在观察生活中培养兴趣、在多样训练中巩固兴趣、在情景创设中增添兴趣、在适宜命题中激发兴趣、在作文评改中强化兴趣、在课外阅读中延伸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作文教学语言成人化、格式公式化、内容格式化,教学不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变化,严重脱离实际。要知道,好的作文是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创作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写作思路。而日记就是记录五彩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让小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历练作文能力,展现其个性和创造力,锻炼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日记作文有篇幅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