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2.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突破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让语文融入大众,接近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悟和运用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要让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之间相互联系,改变原本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是存在语文的,增加对语文的喜爱,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五个板块"之一明确提出来,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一样,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具体活动之一。强调语文为生活、为社会服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的变革,对于学生、教师、家庭、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提出"语文教学三堂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所讲的"三堂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节课,而是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部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归纳到课堂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尝试中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在课堂上拓展生活中的知识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知识,这样教学资源就会很丰富。以下是一位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学生认识"颜色"的教学片段,教师把语文学习一步步地拓展到了生活的层面:师板书":红橙黄绿青蓝紫"。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课: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这是由于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平常单调的语文教学阻隔了生活的源泉,不少老师教学不注重生活链接,语文教学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这样往往使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语文学习也就毫无情趣、索然无味了。教育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一直陪着我们,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与生活同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学生生活中的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三方面促进语文与生活的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也应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更融入生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使他们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论调:"我数学不好,将来还可以当一个语文老师.""我语文不好,就想做数学家."这当然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基础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点及生活资源进行整合、连接不同学科知识,借以透视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发现和欣赏美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犯绝对化的毛病而走绝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信息的社会中,仅一本语文书已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即使将文本挖掘得又深又透,学生所获也是狭隘的.显然传统的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学习内容已适应不了信息社会的要求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开放,要从书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些说明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材,语文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习语文学科.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呢?  相似文献   

16.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写作、日常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才会走向返璞归真。陶行知提倡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就是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锻炼应源于生活情境,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全方位触摸生活中原汁原味的语文。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能力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探究性语文教学所谓探究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依托于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教师的教学动机,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途径和机会。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了解和实施探究性语文教学,是圆满完成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务必要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链接,真正地把语文教学由课堂引向社会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又如何与生活链接,最终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