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能够在启蒙学习阶段便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文章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与渗透的现实意义,提出剖析汉字体会传统文化之美、解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鼓励吟诵抒发传统文化韵味、赏析插图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等教学策略,为语文教师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培育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语文教学受传统习惯影响较重,又由于教学大纲对自读课文不作授课要求,不少教师偏重讲读课文,不注重甚而忽略了自读课文。作者从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对中学语文教材进行解析,强调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厚此薄彼则语文教材的整体功能难以凸显,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将难以实现。基于此,着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立德树人是统编版教材的重要编写理念。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革命文化类课文,累计多达40篇左右,约占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总数的14%。从四年级开始,教材编有5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足见国家对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应给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秋期,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语文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因此,重视古诗文学习,改善古诗文教学方法显得愈发重要。一、重视经典文化的积累与熏陶,为人生奠基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在进行座谈交流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中国古  相似文献   

5.
<正>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任,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由于此类课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一学段学生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障碍。如何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效施教,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融合、共生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编初一语文教材,为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从而强化和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共收编文言短文17篇,古代诗词20首,约占整个教材的30%,是历次教材修订之最。那么如何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兼顾教学大纲,行之  相似文献   

7.
教育界各学科都积极响应新课程的改革,使用重新修订的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修改后的教材,编排进大量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还增加了课文分量,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苏大版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为例,站在语文教师的视角,从文化的高度,从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做一些简要分析,目的是强化传统文化意识,学好中学语文;学好中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及国家认同感,语文教材中融入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牢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更能够实现文化自信。因此,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内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与阐述,并提出统编版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两种教学模式,旨在从根源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的教学时间编排与课文所描述的季节大致同步,如《秋天的雨》安排在秋季学期,《三月桃花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安排在春季学期等。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之为时令性课文。除了时令性课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选的课文,多数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这样编排凸显了语文的生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以更好地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大版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为例,站在语文教师的视角,从文化的高度,从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图绕传统文化做一些简要分析,目的是强化传统文化意识,学好中学语文;学好中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印记。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边城》这篇课文为例,浅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 ,5 0年来 ,它影响了几代人 ,“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这篇文章也一直入编中学语文教材。为配合修订大纲的使用 ,由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简称《修订教材》)又选入了这篇课文 ,它与根据 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编写的语文第五册 (简称《试用教材》)中的同篇课文相比 ,从诸多方面体现了已经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和基本特点。下面就《谁是最可爱的人》《修订教材》不同于《试用教材》的编排体系作一阐述。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秋季开学以后,除了低年级继续使用“大修订”的版本外,中高年级全部使用“小修订”的版本。这次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小修订,虽然结构体例没有变动,课文也基本未动(特别是讲读课文一篇未动),不涉及生字的调整,但是着重修改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着重解决了练习中存在的“烦、难、深、重”问题,使教材更加“鲜活”,更加有“弹性”,更加贴近修订大纲和课程改革的新精神,使语文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那么,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有哪些呢?1.删删除的主要有二项:(1)删去了部分训练…  相似文献   

15.
杨翠 《云南教育》2000,(17):30-32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是根据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基础上修订的。新修订的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上 ,力图做到与将来的新课程标准接轨 ,力图体现语文教改的方向。认真领会大纲修订要点 ,较好地把握并使用好此册教材 ,是搞好起始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了解教材整体结构 ,明确编写意图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 ,用两幅图让学生了解学校…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标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在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体系规划和话语方式建构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显示了较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探索,而课文编排和学习任务设计仍受传统语文观念影响,在文化内涵的呈现方面还可更加充分。建议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理解语文这一概念,以建构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目标,以历史情境和文化任务为手段,对高中语文课标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优化,充分实现语文课培育人格、传承文化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7.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题材的课文比较特别,那就是革命文化类题材的课文。这一类课文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表达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订教材五年制第七册(2002年秋季使用)第五组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编排的新类型。略读课文应如何教学呢?笔者尝试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该类型的课文在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重较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借助阅读、思考与表达来更好地挖掘理解文本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最终实现文道统一。文章从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两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围绕情感朗读、问题引思、情境促达三方面探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更好达成该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使用人教版的学校 ,今年毕业班的语文使用的是大修订教科书。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具体的做法上 ,更新了课文 ,调整了重点训练项目 ,改变了课文类型 ,改写了“思考·练习” ,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等单项练习 ,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 ,口语交际、习作也重新调整。大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更加符合修订版大纲 ,更加接近课程标准的精神 ,更加突出语文育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映的多元性 ;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习语文的实践性 ;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