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范围内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转变依靠"要素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已迫在眉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位,足以凸显出其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视角,认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要激发内生增长、发挥竞争优势以及转变政府职能。此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包括: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京津冀经济竞争力;强调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区域性资源节约与环境要素约束下农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导致传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要素依赖型经济增长停滞的根源在于资源耗损特征与存量有限、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禀赋不可流动、生态资源要素自我修复不可替代、知识资本与创新能力局限、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递减等瓶颈阻滞经济增长.得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是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新常态的首要问题。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彻底解放生产力,形成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只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才能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桎梏,真正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需要更加注重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的融合,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与发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背景下,扎根园区,根据自身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优势资源与企业进行合作,赋予了"院园融合"以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质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人、物和技术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改造,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因与生产力的载体——产业具有天然亲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应大有作为。对职业教育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锻造内涵及要素的梳理发现,职业教育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锻造存在对应的供需关系,职业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锻造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三方面的驱动力量。当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锻造还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的实然困境,亟需开展制度优化工程、人才培优工程、产教融合提质工程,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后发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产业升级普遍面临低端锁定困境.其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低级要素的禀赋优势,而向下竞争政策和交易效率劣势又进一步诱发对低级要素的路径依赖,难以形成与产业升级所匹配的后天高级要素和区域创新能力.适时采取向上竞争政策,以制度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产业转移和优势企业成长的新比较优势,是后发地区打破低端锁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对创新驱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两个经济学函数上的描述作了说明,回顾了创新新驱动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安顺实际,认为安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着手,并以此助推安顺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造业作为湖南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创新发展对湖南经济快速强劲崛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驱动作用。湖南机械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发展主体功能缺位、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不紧密、创新驱动发展资金投入较低且不平衡、区域间协同创新难协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合理配置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健全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共同促进湖南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愈来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属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纳入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新时代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选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具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特性,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驱动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亦是对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亟待创新驱动的战斗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教育创新驱动,因此,必须对传统教育体系一分为二;要教育创新,不要教育创旧;必须要有中国化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引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创新文化环境成为践行"创新驱动"式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而我国现有的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套利思维盛行、科学崇尚匮乏、基础学科建设薄弱等问题,严重腐蚀着企业家精神,必须着力建设能够持久保障自由、所有权、法制的制度环境,在教育改革中关注培养科学认知、抽象思维与科学信仰,增加科研投入,构筑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氛围,从法制、教育、产业配置等多角度构建创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进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呈中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加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推动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层面创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智库建设及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教育智库建设应大力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创新,构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治理结构与功能,推动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我国教育智库可以通过理论创新建立中国新型教育智库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实践创新形成中国教育智库的本土工作思路与方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教育智库体制机制,通过文化创新凝练独特的教育智库文化价值观。教育智库借助创新驱动自身的转型发展,为化解错综复杂的国内教育与社会问题、增强国家教育竞争力、提升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能力及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辽宁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资源衰竭、产能过剩、人才人口流失严重、尤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辽宁经济如何提升内生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完善创新机制,文章围绕增强辽宁综合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共话新常态     
<正>3月3日、5日,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阶层、领域的代表、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新常态是两会热词之一。"新常态"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相似文献   

16.
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迫切需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通过明晰创新主体,建立创新驱动的催生机制和培育适宜创新的环境,以创新驱动博士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成长模式是依靠耗能和污染加上成本低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要素驱动。就当前来说,我国成处于新常态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速度加快不仅仅是新常态经济所要的,应该把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在以前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创造大国,很多产业没有自己的创新只能引进国外的技术,这使得我们要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17年辽宁经济逐渐摆脱持续低迷状态,各项经济指标持续看好.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足,还没有形成可持续性增长态势.辽宁经济的稳步提高必须以创新为核心,以创新驱动构建辽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企业制度、创新科技投入政策,改造提升辽宁的传统工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柬埔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日益显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动能不足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才、知识与合作是柬埔寨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围绕核心维度,高校扮演了优质人力资源集聚的“快车道”、“知识生产者”和社会“发动机”等角色.整体而言,缺少先发优势的柬埔寨高等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依然面临资源不足限制创新活动展开、制度障碍掣肘创新领域发展、外部环境不利高校知识溢出等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高校对科学技术的革新作用日益凸显。从最初以教育为基本职能逐渐转化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输出单位。然而,高校在职能更新转变的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提高科研产率与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角度出发,多方位系统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方式,从而提升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