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格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是一个会讲情感故事的人,是一个会讲温馨故事的人,是一个会讲充满爱的故事的人。他之所以这样会讲故事是因为他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更得益于  相似文献   

2.
<正>艾·巴·辛格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在一个犹太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爸爸是一个贫寒的哈西德教派拉比,他的妈妈是一个犹太拉比的女儿,同样笃信宗教。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真诚是信仰的基础,上帝是哈西德主义的核心概念。在对上帝的理解上,哈西德主义认为,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他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中,无论善恶美丑,都有一种神性的目的和力量。而传统的犹太教认为上帝在创造  相似文献   

3.
这里的浅显类小说指的是情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人物描写不大复杂,主旨也容易为一般学生所理解的小说,像《清兵卫》《丹柯》《牲畜林》《山羊兹拉特》等。教学这类小说,许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教,教学中往往作简单化处理,或简单地梳理一下情节,分析几句人物形象,概括一下主旨,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山羊兹拉特》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著名短篇小说,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将其选编入第七单元"情感"专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教材配套教参提供了这样的解读:"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大概作者也正是要借助这种背景不明确的写作,描摹出入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它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的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以"大概""可能"之类含糊的词语进行概括,显然暗示了表述者对该主旨的弹性把握.那么.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情"是"物质匮乏的世界里""温情的慰藉",是不是作者通过本文想要传达的唯一主题呢?  相似文献   

5.
从情节设置和叙事留白入手,分析辛格短篇小说《山羊兹拉特》的主旨。小说看似表现了在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情状态,实则昭示了作者对于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的忧虑,提出了抛却物欲重建精神基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阅读小说是一种美妙而丰富的体验.如果像论说文那样使鲜明的主题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就会显得无趣。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两位哲人都认为艺术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由形象来传达。小说也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辛格的《山羊兹拉特》时,可采用五个教学步骤,以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过程. 1.探究起步.让学生采用"圈、点、勾、划"法,找出关键动词,为的是披文以入境.因为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阅读探究就需要从深入文本语言的内核这个角度来切入.然后引导学生从"纹丝不动"、"钻"、"环顾"、"贪婪"、"坐"、"看着"等一连串描写山羊兹拉特的动词中,咀嚼出词句中的神韵,品味出它对阿隆的深情厚谊;随后从"他从来就喜爱兹拉特,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等语句里,品味出阿隆对山羊兹拉特的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8.
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因为悲悯,我们与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有美国小说家辛格《山羊兹拉特》一篇,总体表达相当明快,中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多少困难.但该小说由于被编入了第七单元的"情感话题",而阅读提示也是从作品显示的情感魅力和小说对情感的艺术处理上来引导教学①,以至于小说中相当重要的另一问题,即人与动物的生存危机及转化未能纳入分析者的视野,不无缺憾,故我们撰文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特点】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教学"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较有学习兴趣的文本。自主教学,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变换角色,以"小老师"的身份,按照一定的准则,自主设计出教学方案,以"教"促"学","由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变为基于学生教自己的学"(王尚文语)。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谈如何用探究性的阅读技巧来解读选修课《外国小说》。笔者以为,选修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为主。学习选修课文不要拘于面面俱到,个性化鉴赏、区域性解读(解读文脉、精彩的结尾、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精彩的对话、精妙的哲思、心理描写)、情景模式、互动讨论、联想和想象等。只有灵活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转变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2)一朵午荷》中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为例谈一些教学体会。一、从阅读入手,通过文本语言,理解作品内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一切感受和体验都要做到"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3.
吕梁 《教育》2024,(2):64-66
<正>一、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双新”背景下提出来的语文学习要求,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教材解读的模式,单篇为主,很少进行课外整本书阅读。早在1942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就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统编语文教材选编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起伏设计、环境描写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让学生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展开对小说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与小说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案例背景】 《山羊兹拉特》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以“情感”为话题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需求的变化呼吁人才观的变化,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课程,语文学科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中职语文的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的路径有哪些?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感于此,笔者结合《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从四个方面分享对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一、在揣摩品味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汉语言文化中很有魅力的一点是语言文字有着复杂的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修订要求,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高中教师的思想中,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能力,每位高中语文老师都开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本文主要以高中课文《劝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出自身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本学期我校开设了《外国小说欣赏》这一课程。从老师们的教学反馈来看,大家一致认为《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难以把握。的确,《外国小说欣赏》所选课文涉及不同的地域,代表不同的流派,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潮。限于学生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不足以及文化背景、欣赏习惯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19.
此设计包括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过程规划、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点与课后反思六个部分,其中重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每个教学环节中所体现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同时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积极倡导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不同的维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那核心素养究竟通过怎样的形式促进和落实呢?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