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成课堂"离不开"双主体","双主体"给"生成课堂"提供了人格、权利方面的基本保障。语文课堂自然是发挥主体性作用的主阵地,但事实上,主体性作用其实早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产生了。那么,教师和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在"再现课堂"观里叫"预设",而在"生成课堂"观里叫"预备"。如果说在"再现课堂"观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学会"偷懒",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观察了解学生,更好地调控课堂.  相似文献   

3.
郭常斌 《考试周刊》2014,(97):142-142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生动导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一些比较"特殊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老师成为指导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百年前伟大诗人纪伯伦在谈到老师时就指出:"假如他真的是大智,他就不会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应承认主体性是学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并应尊重其权利,进一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教  相似文献   

5.
"主动参与"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李镇西老师的说法,所谓"民主课堂",就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建立符合这个要求的"语文民主课堂",我们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一、鼓励质疑,开发问题资源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倾向在现实课堂中很容易产生诸多疑问,有时还会超越老师预设的思维轨道提出新  相似文献   

7.
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开课比比皆是,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课堂又有多少?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那句"下节课再继续讨论研究"也大多成为一句不了了之的空话。也许教师有自己的意图和安排,但是学生眼睛中流露的失望也是真实的。在许老师的这节课上,主要研究的其实是"太阳、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维度看,"主体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目的主体性、责任主体性、人格主体性、活动主体性、发展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观上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师观上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上以主体的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价值观上,树立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互动式教学强调课堂上要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既不是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宣扬"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该课程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在该课程教学中大力提倡并广泛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得以确立,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现阶段,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幽默——调解课堂氛围的最佳魔法一名小学生在《假若我来当校长》的作文中,这样写道: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永远不苟言笑的老师下课!是的,幽默能给学生带来欢笑,带来理解,带来信心。幽默是调和师…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包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创造空间,并加以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老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最主要的是如何教给学生?怎么教给学生?课堂设问往往是大多数老师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采取讲解演示和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崭新的教育理念势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教育,尤其要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领悟如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在课堂上要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质疑的权利,而不是片面追求共性,要求全班学生都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和标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和质疑的权利。孩子是个  相似文献   

13.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进"与"退",学生才能有机会在学习中主动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第一,教师适时"退",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教师适时地"退",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改的突破口在于如何激活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封闭式、接受式教学法中,课堂提问是属于老师的"专利",而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这样学生就丧失了提问的权利,也丧失了提问的勇气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了.那么,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开拓学生"敢问"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15.
刘媛 《生活教育》2011,(20):64-65
语文活动课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领会《大纲》实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摆正师生在语文活动课中的"双主"地位。一、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和主导性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因此,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09,(41):84-84
数学教学课堂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应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把学生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筋思考等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受到能力训练和人格精神的教育培养。为此,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一、转变关系确立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课堂的“教与学”则是互教互学、共同发展。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交流、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并“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努力尝试着"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也许在课堂上很安静,发言不踊跃,课堂讨论时几乎不参与,但这些都不能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高中生来说,思维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主体性。只有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才能实现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真正掌握。一、思维主体性缺失的隐性表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许多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思维主体性缺失(暂称"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现以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教学片断为例,探讨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正>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这个话题很深刻,却也很朴素,朴素到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任何一位家长也应认真思考。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中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当下许多教师和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尽管理念不难理解,但要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观摩的一堂课给记者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上课时有背景轻音乐,课堂上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发言、讨论,一节课临结束学生都伏案冥想,随后绘出一幅反映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与通常所见静悄悄的教室里只听到老师讲课声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