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玲玲 《现代语文》2013,(10):35-36
欧阳修先生曾写过一篇《秋声赋》,在这篇文章里,他从感慨秋声到感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而身边的童子却垂头而睡,只有那秋虫唧唧,似乎在伴着欧阳子叹息。在我们的人生中,究竟是该做那个心思细腻、感伤于怀的欧阳子,还是做那个垂头而睡的小童呢?读欧阳斌先生《生命的暗示》,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秋声赋》入选《古文观止》,堪称千古美文。本文从情致、学识和思想三方面解读《秋声赋》,涉及"六一风神"、童子形象内涵、赋的文体特征、"天人合一"思想、秋之文化内涵、宋儒品格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是个君子意识很强的人,以之为切入点,可看到他特有的思想个性和人生风貌。欧阳修认为,人之贵于万物,并不是先天具备了道德潜质,而是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他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是与老子站在同一起点来认识人类的,但往前跨一步,在人的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出现了差异,欧阳修依据儒家的人格标准,追求的是道德化的人生理想,此即为君子。欧阳修不仅在理论上清晰地勾勒出君子特征,而且以主体行为认真实践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魅力。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之乐     
文中所谓欧阳修之乐,指其"曾点之乐"、"孔颜之乐"、"隐逸之乐"。此三乐构成了欧阳修快乐潇洒的人生观。它提醒世人:在执着于事业时,别忘了自己应当享有的一些常人之乐;在遇到挫折时,应当自强自乐,别怨天尤人;在感到身心疲惫时,不妨去亲近自然,体味那清净无为的逍遥人生之乐。  相似文献   

6.
王琪 《林区教学》2013,(11):28-29
自然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生态意义"。它反映了"人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自然生态美首先是经过大自然长期以来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生物进化等演变发展而得以形成的自然自身所特有的生境之美。欧阳修通过对自然的感受还表达出一种和谐的人生观。欧阳修的人生观——和谐的夕阳观,平静,但不乏味;寂寥,但不空虚。这是一位慈祥安静的老人以平淡从容的态度去看待春天的消逝,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之交融吧!在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中看到了生命对于欧阳修的意义,从欧阳修对待生命的态度看到了春暮所透露出的生命之音。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是宋代散文大家。初中第五册遴选的两篇散文─—《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和《岳阳楼记》(以下简称《岳》)正是其代表作虽各树一帜,各有千秋,却又有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写景自然、结构完美语言洗炼,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欧阳修作为一个政治上有远大目标的封建知识分子,遭受排挤打击后心情苦闷在所难免,尽管如此,从《醉文中可看出欧阳修并未真的消沉下去,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侧面赞美自己在滁州的政绩,“安此丰年之乐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刻山绘水之时,一幅幅风景画…  相似文献   

8.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一篇经典散文。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了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笔者在分析课文时,主要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悟读,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2004,(1):26-27
现代《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所著的一篇山水游记,该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备受推崇。文中亭名、人名、作者的形象水乳交融,妙臻(zhēn)自然,给人以审美愉悦。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作者形象的理解,往往趋于表象而有失深刻,流于成见而有欠公允。让我们来看文中的描写,作者开篇从“环滁”说起,总写醉翁亭的环境及得名,又从大处着笔,由远而近,层层进逼,并逐步点明题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以“醉翁”命亭,只说取名的是太守,而把“庐陵欧阳修”留作…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一遍孙犁的《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后,觉得意兴未足,再细细读几遍,看出这篇议论文写得兴味盎然,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用语朴素自然,新鲜活泼,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表现力,文中大量运用典型事例,恰当的比喻,使道理寓于其中,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中,作者在论述初学写作的人该怎样练习语言,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语言是人对生活、人生、自然的看法的表达途径,把有联系的语言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成了文章。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你对要说的事理,要有一些感情,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了事地把它写下来,就只会是一篇干…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画面感"就是指看了一篇文章像看了一幅画一样,也就是文章中所说的文中有画。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阅读得有滋有味,从而达到古人"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滚滚泪落,脉脉忘我"的境界呢?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进入文本所精心营造的情景之中,眼前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之入味,读之用情,自然达到忘我的境界。下面笔者主要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凸显出  相似文献   

12.
一、欧阳修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文豪,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诗文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表现意境,是抒写人生感受的抒情文学。它彻底摆脱了六朝诗歌影响下宋代文学的浮靡之风。例如:  相似文献   

13.
以《采桑子》组词为例分析了欧阳修退居颍州时的形象——超然独骛一居士:超然尘外的孤独、了无俗事的闲适、阅透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自然     
一花一世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些自然之物或许本无情感,然而透过人类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欧阳修说得不错: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看到的种种,其实与风月无关,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5.
一花一世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些自然之物或许本无情感,然而透过人类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欧阳修说得不错:“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看到的种种,其实与风月无关,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6.
“悲秋”在诗赋中是一个传统的主题 ,历代不乏吟咏之作。而秋声属于听觉 ,本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作者欧阳修却以他独特的感受 ,在屡遭贬谪的失意之中把难以捕捉的秋声写得有形有势 ,生动传神 ,我想正是由于他以恬淡宁静的心情去体会那悲凉的秋韵 ,展开丰富的想象才使得他对自然事理的感悟 ,以及对人生情境的反思都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 ,与同类作品相比 ,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 ,也无身世的感伤 ,体现作者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首先是在夜读之时有声“入侵”引出下文 ,接着连设三喻 ,既运用象声词唤起人的听觉形象 ,又连用三个人所习闻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该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备受推崇。中亭名、人名、作的形象水乳交融,妙臻自然,给人以审美愉悦。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作形象的理解,往往趋于表象而有失深刻,流于成见而有欠公允。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名文同样写贬谪,同样是遭受打击激荡出来的回声,范仲淹比欧阳修表现得更旷达超脱些。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五十七岁,晚年后对一己之升降荣辱得失就看得淡了,而对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则看得重了,自然胸襟博大;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十九岁,正当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年龄,对这一次贬谪他自然十分在意,所受的打击自然格外沉重,反应自然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十首《采桑子》词作,为其居于颍州期间所作。这十首词创作时间不一,在他晚年才重新进行归纳整理。词作疏隽淡然,不仅仅是山水景物创作的典范之作,还熔铸了作者生命感悟的哲理之作,从词作中的生命意识这一角度,从两个方面探讨欧阳修的人生观感:一是认为在飞扬与沉静的景物观照中,体现了作者沉稳淡然的人生姿态;二是认为作者在山水之乐中寄意了自己醉意人生的洒脱,体现了其成熟的人生观感。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文化人格。在不同个体那里,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对应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外在人格形象。就欧阳修而言,其自然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情痴”,其社会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太守”,其文化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则是“醉翁”。正是“情痴”“太守”“醉翁”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