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如何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教育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征指出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近些年来,核心素养这一热词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的出现表明,人们在全新的时期已经开始了全新的思考,即思考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新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形势下,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迎接未知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讨的问题。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探寻真正适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全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核心素养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所谓中国应试教育发展中的核心教育,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接受相应的教育环节,培养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关键技能和素质。高中生物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一般来说,在高中生物教育中,核心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技能。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倡导核心素养理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终身发展及未来在社会中的就业问题,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个人立足社会所必需具备的品格和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摒弃"唯分数"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关注更多地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发展综合实践性人才。小学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教育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培养出发,探讨小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生物的变异"专题复习为例,总结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复习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点,即以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学情,寻找学生的认知"难点";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突破自身学习的"极点";指导学生建立"个人解题档案",充实概念认知结构的"节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建构概念认知结构,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社会需要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素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具体的学科学习紧密联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而出现的研究热点问题,二者都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前者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后者属于教育评价的下位概念。文章在分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异同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综合素质评价在理念层面、操作层面和制度层面遭遇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相关建议: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加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从计算机基础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变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信息教育的内涵应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信息素养是以信息技能为核心的素质复合体,是当代社会一个人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能够运用知识技能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数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落实"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一、正确认识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是素养?素质是先天遗传特质和后  相似文献   

10.
张英锋  于浩 《高中数理化》2022,(11):110-114
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已启动3批,14个省市已加入新高考的队伍中.为了满足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化学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提出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并以此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被单独、重点列出,不仅充分体现、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高考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一专多能是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的核心素质。当下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误区,导致新闻人才出现"动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当转社会本位教育为个人本位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构建"目标——教学——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上,力求通过强调学生思维训练、强化新闻传播的新闻素养,以及加强全媒体素养与媒介融合意识,实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新的独立的专业.其专业结构以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包括"通识文化教育"、"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大学专科生一般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力求文理兼通,一专多能;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大学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从本质上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揭示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关键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概念进行分析,并探讨利用多样化办学来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和学习者发展的主要任务.加拿大BC省在21世纪教育理念指引下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个人与社会能力为依托的"核心素养"主体架构及相应的分解层级,形成了一套脉络清晰的核心素养概念及其路径建构方案.重新审视BC省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概念及其路径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要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这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我认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就此,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一,创新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人文氛围.通过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刨新思维,完善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素养是PISA测试的核心概念。本文解读了PISA 2000以来素养概念的四个方面的发展:⑴逐步纳入非认知因素和元认知因素;⑵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⑶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素养的"计算机化测评素养";⑷顺应经济社会的趋势,纳入新的测评领域"财经素养"。指出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是基础领域的深入挖掘和新兴领域的不断加入,发展动力是社会对个体适应能力不断提出更高、更多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时代,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满足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世界各国先后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其宗旨在于勾勒"21世纪型人才"的样貌,为未来个人的成功生活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好教育供给。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科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应给予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即所说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能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与知识结构,关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从这些方面努力,培养教师自身成为社会需求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信息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马宪平 《教育》2012,(27):21
校长的个人素质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校长的个人素质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命与活力。校长的职业素养是校长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笔者认为,现代中小学校长应从以下方面着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局意识铸就教育信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校长要对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感知,要能够及时捕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