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四位英美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中国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所塑造的四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揭露西方女性的中国想像重复了东方主义话语,把中国建构成美丽的东方和邪恶的东方两个矛盾的意象。西方女性的中国叙事反映了性别与种族的矛盾关系,女性东方话语作为东方主义话语中一个异质性的子话语,既挑战又巩固了男性东方主义话语。同时,这些作家通过对中国他者的想像完成了女性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该文站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从"伪自传体"和互文性叙述;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权利话语的体现:性;这三个方面对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整部小说用"伪自传体"形式,精心展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并通过"性"话语完成了中心制约边缘、西方控制东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4.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后殖民语境中再现真实中国的思想根源.同时,阐述了东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揭示了超越东方主义需要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要挣脱东方主义的桎梏,就必须具备回归历史客观现实的有意识纠正.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曼荼罗》以上世纪60年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以王公扎嘎特与美国女人布鲁克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背负传统的印度人对西方的倾慕和追求。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设置表现了作者复杂的东方观,一方面,作者以爱情传奇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渴求以及西方对东方的启蒙,另一方面,东方又扮演了精神拯救者的角色。看似矛盾的逻辑以及充满欲望的东方形象背后,是赛珍珠的西方文化立场和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6.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旗手,在其皇皇巨著《东方学》中揭示了东方主义将东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文化与人民当作异域猎奇的风物使其本质化为一种异己的对象的历史建构,这种建构使东方沦为西方的他者,分离了自身的文化认证从而在西方赋予的镜像中参与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殖民话语行动。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批评立场出发沿着其从拉康及福柯继承而来的学养轨迹进一步探讨东方主义作为西方的政治欲望是如何运行其殖民话语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9.
关于女作家杜拉斯的成名作《情人》,历来有源自各种角度的评论。而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多元文化的讨论,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作品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出发,试图在东方与西方、女权与男权的二元对立结构中的身份定位与错位上,追溯东西方在话语—权力下的历史意识形态,以及探讨在"东方主义"下西方对"他者"话语的误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赛义德看来,东西方关系是西方主宰东方,或者对东方话语重构;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霸权的话语得到了无限制拓展。理论的旅行同样经历了东西方之间的相遇,正如张法所著的《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体系构架与关键词汇》一书所细缕出种种理论话语绞缠的困境及复杂演进的逻辑。从体制上看,这本书可谓体系宏大、立意深远,惶惶万言文笔游走于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之间,由点及面地勾勒出三门关键学科的各自特征于内在勾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