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标中诸如此类的表述,都在告诉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需要文化.体现在文本以及教学中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文本型文化"与"教学型文化"."文本型文化"是指教材(课文)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信仰、规范、思维方式、思想感情等;"教学型文化"则包括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价值、规范、思维方式、表意象征符号、行为模式等.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呢?笔者以《孔子游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两堂课的教学为例,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使文本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显得尤为重要。何谓"切入点"?切入点就是突破口,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最佳着力点,可以使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以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一次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语文教学,这也是新课标首次为"非连续性文本"正名。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的价值取向;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弥补语文教材的缺陷。本文在明确其概念、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提出可行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开健 《现代语文》2009,(6):62-63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普遍意识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追求放眼书外,对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优选和重构,将语文教学延展到课外、校外,将语文课程的优选和重构置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去透析文本的文化内涵,现代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很卓有成效的探索,开启了语文教学的良好局面。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课堂的延展又有失度之虞,忽略文本、甚至抛开文本,或者对文本随便做扭曲性的解读而不顾作品之本旨的语文课堂已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开放是手段,实践是过程,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文本,大胆实践才有活力。一、挖掘文本。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这样的定义: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文化传承的规律,指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领会文本的文化内涵,体悟文本的文化意蕴,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继而形成文化品格。由此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是指在宏观的语文教育及微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要素的有机构建。提倡课程改革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语文课程文化内蕴构成的多元性要求语文老师具备较强的文化整合能力,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复合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对民族文化和人类多样文化的积极认同、选择和整合能力,为学生创造崭新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资源知识,是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机构成.从事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并能有效使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优秀语文教师课例、专家文本解读、信息化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研究主要杂志等. 一、语文课程标准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标准》),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是《标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的创新. 1.三个维度贯穿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中.  相似文献   

9.
杨家慧 《新教师》2020,(2):24-25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以该册中"同构性文本"为契机,从语言运用出发,探寻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就像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偏差;又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依据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紧紧扣住文本语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开宗明义 ,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开放是手段 ,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语文课程要做到五个开放 ,即观念的开放、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  一、观念的开放观念的开放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具体地说 ,要树立体验的课程观、交往的师生观、三维的目标观、生成的教学观和发现的学习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在…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被理解为文化建构的动态过程,必须在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开放性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而文本和教师的开放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只有将文本理解为“一个开放的生产过程,教师不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更应该是创生文本的自我开放之主体”,才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建设和学生的素质培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很多文章都承载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强化诵读、依托文本、综合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将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植根于生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素养的现实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语文是以具体作品为载体的,但语文课本并不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与学的一个立足点。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一、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语文对话教学”又称“对话型语文教学”或“语文对话式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后人们针对传统语文教学而…  相似文献   

17.
徐静 《现代语文》2008,(2):71-71
《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该“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下面我们通过《琵琶行》一文,对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交流作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的课程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融通。语文课程强调"大语文观"的理念,突显出其开放、包容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将语文教学与道德与法制、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获得认知体验、感悟理解并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敏 《广西教育》2006,(1B):76-7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表现为课程对于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表现在教学的诸多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动态化特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学生权利回归的解放性标志。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皆到场且皆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让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诈酚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广阔性,无论山川草木和风俗人情,还是乡土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学,而应树立“语文即是浓缩的生活,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