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建忠 《出版参考》2007,(6S):30-30
美国大学出版社基本都加入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所以在介绍美国大学出版社之前,先得介绍一下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相似文献   

2.
甄云霞 《出版参考》2012,(30):10-11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出版社包括哈佛大学出版社、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等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兴起的标志。其创始人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Daniel Coit Gilman)有一句名言:"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每天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而且在更大更宽范围的人们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之一。"这句话具  相似文献   

3.
用出版社不出版什么来描述一家美国大学出版社要容易得多。它既不出版大学报纸,又不出版年鉴。而且,如果你参观一家大学社的话,你也不会发现一台印刷机和清理装置。 但大学出版社仍是出版商。在基层,他们和其他的出版商别无两样——大学社采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稿、出书、上市销售图书和刊物,就像兰登书屋和美国康德·纳斯特国际出版公司(Conde Nast)一样。但是商业出版商强调的是通过大众出版来赚钱,而大学社讲究的是为小部分专家读者出版学术作品和有创造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传统出版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传统出版社价值再认识、中小出版社出路、精品战略和社刊工程、出版社改革等方面展开探讨,深入分析了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 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出版社包括哈佛大学出版社、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等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是美国大学出版社兴起的标志.其创始人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Daniel Coit Gilman)有一句名言:"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每天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而且在更大更宽范围的人们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之一."这句话具体而明确地阐述了美国大学以及大学出版社的职责和任务,至今仍被奉为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中心职责及大学出版社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关键文渊面对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取代,面对从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面对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所有出版社的社长、老总们,出版社的编辑、员工们,都在积极思考着出版社的生存之道,努力探索着出版社的发展之路。但是,影响、决定出版社生存...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出版社的电子出版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技术水平与内容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评奖活动中屡创佳绩,但是在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却始终难以走出困境。曾经被认为将要引领整个出版行业改革潮流的电子出版而今回首看不到出版行业的热烈“捧场”,向前顶不住网络出版的浪潮,形同夹缝。影响我国图书出版社电子出版生存与发展的现存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编辑出版自身的问题,也有消费以及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出版物选题单一,读面狭窄,市场秩序混乱,发行渠道不畅,等等。针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实际,笔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现存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起源于 19世纪中后期,康奈尔大学出版社是美国最早的大学出版社,它始创于 1869年, 1884年停办,后又于 1930年重建。而创建于 1878年的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则是美国持续营业的大学出版社中建社历史最长的。之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 1892年成立, 20世纪初又有多所美国的大学出版社相继成立,其中就有著名的耶鲁大学出版社。成立于 1908年的耶鲁大学出版社在美国的大学出版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学者认为耶鲁大学出版社是美国大学出版社中惟一能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成立于 1478年 )及剑桥大学出版社 (成立于 1521…  相似文献   

9.
学术出版物价格的攀升和学术传播电子化发展趋势促使美国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术传播。双方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进行印刷版图书的电子化;合作建立电子出版平台或合作出版学术期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建设有关图书、编辑等的论坛;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出版社帮助图书馆销售电子产品或与图书馆共同出版学术著作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一种出版机构至少可以追溯到活字印刷出现的时代。在1455年,Gutenberg和Fust印制了他们的《圣经》,标志着大学出版的开端;23年后,1478年,一部《使徒信经》(Apostle’s Creed)的注解本在牛津大学印刷。剑桥大学紧随其后于1521年建立了一家出版社。在美国,哈佛大学于1636年建立,1640年剑桥出版社(由哈佛大学出版社总裁运作,与现在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无关)出版发行了第一本圣诗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版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出版产业格局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动。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如何直面挑战,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为适应中国出版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通过战略性整合,全国先后有一些出版业“大船”或“航母”浮出水面。这些集团借鉴国际运作惯例,结合国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出版社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一只出版新军,由于建社时间短,从业人员比较新,业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年纪比较轻,创新意识比较强,闯劲、于劲比较大,较少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可以说它们几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模式来运行,因而内部机构设置比较精简,人员配备比较精干,工作效率比较高,而且退休人员少,经济负担比较轻,再加上出书范围广,出版余地大,选题受限制较少,出版社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加以选择.正是这些先天的优势,使得城市出版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些出版社,如海天出版社已在全国出版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有的同志担心,“中小出版社将很难生存下去。”对此,我有些不同的想法。我以为,加入WTO对中小出版社来说,同样是难得的机遇,只要应对得当,不但不会垮台,也许还会借势有一个大的发展。理由有四: 1.“入世”后,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国际化。国外出版资本的进入已是必然,三年也好,五年也罢,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国外资本的进入,也一定会同其它产业一样,首先选择的是那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非盈利出版社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学出版社.一般人对它不很了解,认为它是一个印刷厂和发行部门的联合体,涉及枯燥无味的学位论文和教师的专题论著,也就是公认的学术性出版物.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美术编辑室的工作是社外各类设计公司无法真正替代的,但由于一些美编的服务意识较弱,其优势无法得到正常发挥。在各种压力之下,美编要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观念,大胆创新,摆正位置,以服务者的态度面对文字编辑部门,这样美术编辑部门才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573家出版社中,学术性出版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鼓励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中国加入WTO,出版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需要“转制”、“改革”以求生存发展之际,学术性出版社更是面临外部政策环境与内部体制、机制的双重束缚,她的生存与发展,自然就更加令人关注。政策与环境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政策与环境条件,出版产业亦不例外。自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大学出版社多始建于80年代,至今已近百家。他们依托高佼,立足本地,面向社会,出版了不少优秀教材、专著、科学文化普及读物,许多图书填补了科学文化事业的空白,有的已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绩,为繁荣我国图书文化市场,为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山于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经营无方,步履蹒跚,度日艰难。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面对向优质高效转移的目标,大学出版社应采取什么策略来求生存、求发展,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汪江 《现代出版》2007,(2):50-52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要发挥它们的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学术机构作保障,其中包括大学出版社、图书馆等学术辅助机构.目前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共有125名成员,每年约出版10000种新书,同时出版约700种学术刊物.在美国,每10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可见美国大学出版社对美国学术界有重要的影响.对美国大学出版社学术辅助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出版社性质的认识,有利于大学出版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艳霞 《出版广角》2022,(22):54-58
中小型出版社是我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在数量上占优但在整体发展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大型出版集团凭借资源、资金和人才优势等进一步巩固第一梯队位势,中小型出版社则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市场敏锐性逐步崛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然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由于经营模式落后,资金有限,人才匮乏,面临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文章通过行业分析与标杆研究,提出中小型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路径,即坚持“小而强、小而美”,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强加大品牌建设,紧抓数字化转型契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