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浮世绘艺术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流行的版画艺术,与中国明代晚期的版画刊行有密切的关系。江户时代汉籍的东传热潮为日本市井阶层接触中国通俗小说创造了条件,中国通俗小说的流行促使江户市井创造出日本风格的"浮世草子",浮世草子中大量木版插图借鉴了中国晚明戏曲小说刊本的插图,随着浮世绘的创始者菱川师宣对插图本的改进,出现了受中国春宫画影响的浮世绘艺术。  相似文献   

2.
浮世绘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中国明清时期苏州桃花坞未版年画和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各自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桃花坞年画影响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过程,比较了中国桃花坞木刻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差别点。该文又提出了中国的桃花坞年画对日本浮世绘起到了促进发展作用,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桃花坞的年画和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各有特色又互有渊源,对西方后印象画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作为两个不同民族的传统艺术,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和审美特征.从各自有代表性的流派及题材比较来看:浮世绘的风格华丽、优雅、明快,而明清版画质朴、自然、豪放;浮世绘的题材多为享乐主义的,而明清版画题材多为现实主义的:浮世绘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悲艳之美,而明清版画的人物秀隽婉丽.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它独有的东方艺术形式和特点被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所吸收 ,并在十七世纪产生了“浮世绘”版画。中国绘画的审美中注重画面的绘声结构 ,把握点、线、面的整体感和平面感 ,不重透视规则 ,不受外光所形成的明暗关系的影响 ,发挥自身绘画的表现性、装饰性和寓意性。这种绘画特征同样在日本“浮世绘”版图的艺术中有充分的体现。而“浮世绘”版图在十九世纪末又影响了西方许多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 ,其中包括塞尚新“形式”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艺术奇葩,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每幅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鲜活、生动地描绘了江户时期日  相似文献   

7.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艺术奇葩,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每幅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鲜活、生动地描绘了江户时期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也反映了当时的日本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济南大学学报》2008,18(1):63-69
浮世绘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反映出艺术与工艺、艺术表达与技术发展、艺术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产生于日本闭关锁国时期的浮世绘今天却成为了日本的象征。浮世绘在当代社会中有了各种新用途如广告、装饰及纪念品等。在这一意义上,自江户时代至今,浮世绘一直是作为平民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审美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的风俗画,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术样式,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民族个性和所蕴涵的日本式审美思维。其中,浮世绘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的作品如《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木曾海道六十九次》、《名所江户百景》系列等,不仅体现出西方绘画的影响,更是在日本传统美术样式与风格的继承中形成了独具一格、颇为哀婉的情怀,透出一份闲寂与乡愁的预感。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2010,(13):I0002-I0003
葛饰北斋(1760—1849),本名中岛时太郎,1760年生于江户(现东京),是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派的大师级人物。他14岁学雕版印刷,60岁以后才开始出名。1826年,为了配合当时日本内地旅游业的发展.葛饰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样貌为题,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版画对日本的影响,先是表现在一些插图上,日本画家将一些中国书籍的插图进行翻刻、改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绘画作品。随着明清时期画谱传入日本,日本画家开始仿照中国的画谱翻刻或编撰日本画谱。尤其是《芥子园画谱》这种采取饾版拱花方式印刷技术的套印彩色画谱传入日本,日本在逐步吸收中国的印刷技术基础上创造出了锦绘,日本正式步入浮世绘版画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9,(4):46-52
"見立て"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实践,它本质上是一种超越通常语境的智力游戏与审美游戏,是对一般隐喻的一种解构,其具体方式与实践顺序为事先确认两种很不相同的范畴,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二者之间能够建立隐喻联系的部分。在这种方式与顺序下,"見立て"与另一种日本传统美学实践"やつし"可以进行统一解释。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至现代日本游戏、动漫,均可以找到"見立て"这种实践,这证明它不是某种亚文化群体独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同志"一词至少在8世纪末由中国传入日本,首先在文人学士和僧侣间使用;其语义在江户时代特别是幕末维新时期得到发展,出现了派别化和革命化的趋势,受此影响,中国维新和革命人士也开始互称"同志";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成员之间称"同志"也早于中国."同志"一词的语义在中日文化相互影响中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4.
马德  胡发强 《家教指南》2023,(4):156-169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美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雕版印画,其中的几幅墨印填色者,以独存的填色《大悲救苦观音菩萨》色彩最为丰富和完整。敦煌填色版画是中国套色版画的先声,也是影响日本浮世绘的中国版画艺术渊源,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活喽!     
《小溪流(作文画刊)》2014,(10):F0002-F0002
在江户(东京的古名)的大街小巷,有许许多多的流动商贩,他们有的卖版画,有的卖扇子,有的卖胭脂水粉,有的卖书……可谓应有尽有。下面这些版画(先刻在木板上,再印在纸上),是18-19世纪初日本城市的生活快照。  相似文献   

16.
赵尚文 《考试周刊》2013,(12):16-17
印象派是艺术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一些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日本艺术,尤其是浮世绘艺术推动了印象派运动的发展,但他们忽视了中国艺术在这个时期的作用。事实上,日本艺术中吸收借鉴的中国元素肯定对印象派有所影响。本文从历史社会环境出发,探究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联系,并把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因素进行对比,论证中国艺术与印象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年画就是中国新年张贴的画。年画与民俗的密切结合,使社会对年画的需求量极大,单靠手绘人画是无法满足的,木版年画便顺理成章地产生并面世了。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美术形式,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与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趣味,而独特的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教育     
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了解日本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情况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 日本教育的历史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史就是当代日本的发展史。从江户时代到十九世纪末日本基本上只有一些供普通百姓子女学习读书写字的私塾以及由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有一种用彩色颜料印刷的木版画,叫做“浮世绘”。葛饰北斋是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画家之一,梵·高、高更等很多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的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文化”等层面论证了日本对于中国的优越性,形成了独具特性的“日本优越论”。考察东亚史,这一优越论的形成,既有元日战争、明清鼎革之事的影响,又与江户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同、接受、质疑和批判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日本优越论”的深入发展,国学派学者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优越论取向,却把“日本优越论”引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凸显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