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傍晚,草地突然紧张起来。一只狐狸正在追赶一只小松鼠,恨不得一口吞掉她。小松鼠没命地跑哇跑哇,猛然,她抬起头,见眼前有一棵松树!小松鼠吱溜一下,蹿到了树顶上。狐狸跑到树下,因为不会爬树,只好围着树干着急。一只驼鹿路过这里。狐狸心想:“驼鹿不是有一对坚硬的巨角吗?对!请他帮忙。”于是,他骗驼鹿说:“鹿大哥,树上有朵大香菇,快刨树根吧!”驼鹿想吃香菇,就“砰砰”地用巨角刨着树根,想把松树挖倒。可是忙了半天,松树不摇也不动。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8,(5):33-33
我曾是一只快乐的《蜗牛》,墙边那棵百年老树的树根,就是《我的王国》。我一直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直到那天,我发现了一本神秘的《笔记》。打开这本笔记,里面画着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就在我要扔  相似文献   

3.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 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树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来了,它可以在树上做窝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就伤心地流下眼泪.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聪明的、伟大的,一块腐须横生的树根,经过雕刻家的琢磨,就魔术般地变成了优雅的仙鹤、凶猛的老虎、慈祥的老人……真的是雕刻家有魔法吗?很显然不是的。而是雕刻者在雕刻前,都在细细地端详每一块树根,然后根据每块树根的样子,像虎的就把它雕成虎,像鹤的就把它琢成鹤……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现代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有现代的模式、现代的教仪这物质外壳外。最现代的还是其精神内涵——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使其得到提高、发展。那么。如何去展开教学呢?我觉得课堂教学好比是根雕艺术。应根据特点去“雕琢”学生。  相似文献   

5.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砍伐了,只剩下树根留在这里。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到来时,让它在树上做窝孵(fu)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伤心地流下了眼泪。鹿说:"小鸟什么时候回来呢?"  相似文献   

6.
我很喜欢根雕艺术。在艺术家手里,枝枝桠桠的树根,可以随物赋形,创造出新的形象,或雄鹰展翅,或醒狮长啸,或嫦蛾奔月,或飞天腾空。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像天造地设一般,绝无刀镂斧凿的痕迹。但有时候,面对根雕,我又会联想到它们的“前世”,那可都是一些碧绿葱茏、生机勃勃的树木。它们深埋在泥土里的时候,枝繁叶茂,茁壮繁衍,给大地带来的是绿色的生命。现在,当它们变成了另一种生命形式的时候,在“美”的获取中,我又会隐隐地觉得有所缺失。尤其面对树木被砍伐,树根被刨出,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强烈的感觉,激发我于1997年写了一篇童话《根鸟…  相似文献   

7.
两段树根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神,一段被雕匠雕成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为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你一手雕刻造成的啊!""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一尊神,一个长得像一只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饰而已。所以,你们的命运并不是我雕刻的,而是你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有位朋友去拜访雕刻家。他从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中随意抽出一段,问:"这像什么?"朋友看不出像什么,便说:"树根呗。"雕刻家拿出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原本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朋友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的,雕刻前看树根像什么,像骏马就雕刻成骏马,像耕牛就雕刻成耕牛。如果像骏马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牛,不仅无法雕出像样的作品,甚至会完全毁掉一段好好的树根。雕刻  相似文献   

9.
鹿树     
一只小鹿从原野上跑过.树根叫住了他. 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树身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我曾答应过一只小鸟.让她在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现在……”树根说着,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0.
有位朋友去拜访雕刻家。雕刻家从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中随意抽出一段,问:"这像什么?"朋友看不出像什么,便说:"树根呗。"雕刻家拿出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原本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竟成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朋友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的,雕刻前看树根像什么,像骏马就雕刻成骏马,像耕牛就雕刻成耕牛。如果像骏马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  相似文献   

11.
释“不“     
本文分析了"不"字的甲骨文形体,其简形为树根状,而繁形则是在象树根状的简形上方加上刀口朝下的刀具.在树根状之上加上刀具,反映了树根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即伐倒树干以后,其树根可当柴火燃烧,而首先要用尖锐的工具将树根劈开.  相似文献   

12.
写一篇稿子,有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二是善于根据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这情形好比艺术家做根雕,不是随便什么根都可以拿来做根雕的,必须要以艺术家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可雕之材.比如,根雕艺术家在野外看到了一个树根,他对着这树根反复地端详,揣摩,觉得可以用它雕成一条蟠曲的苍龙.这就是“发现“材料.然而“可雕之材“并不就是根雕艺术品,还要经过艺术家的砍削打磨,“因势赋形“.比如,削掉一些于造型无用的枝杈、结疤,龙头部分要细加雕琢,再嵌上两只闪闪发光的眼晴,等等.这就是对材料的“提炼“.……  相似文献   

13.
星云是太空中的云雾,它是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云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圆盘儿,发出淡淡的光;有的像一颗小行星;有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边界,像一团云雾似的弥漫着。蟹状星云则像一只横行的大螃蟹。这  相似文献   

14.
绘景状物,是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 《秋天的树叶》是小学五年级上册习作中的一篇,写这篇习作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只会抓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来写,可是形状和颜色用一两句话就写完了,然后就没什么写的了。  相似文献   

15.
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啄木鸟一课时,先拿出一只啄木鸟的标本。学生们的目光一下集中在这只栩栩如生的啄木鸟上。然后,她引导学生看它的身体、羽毛,特别引导学生看它的咀巴和爪子的形状。学生很快发现啄木鸟的咀又细又长,腿很短、很尖,是弯曲状,象个钩子。然后打开幻灯,一只啄木鸟飞上树,用钩爪抓住树杆,用咀把虫啄出来。最后一张幻灯片的画  相似文献   

16.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树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来了,在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就伤心地流下眼泪。鹿说:“小鸟什么时候回来呢?”树根说:“也许就在明天,也许就在后天。”鹿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的。”鹿回到家,把自己精心装扮一番。哈哈,它完全变成了一棵树的模样。它那枝丫般的鹿角上还长着一些树叶儿,风儿一吹,树叶儿沙沙响,像在唱一首美妙的歌。枝丫间,还开着几朵小红花,远远望去,像绿叶间跳动的红火…  相似文献   

17.
一棵老树根静静地躺在路旁。它支离破碎、形状奇特,根须乱糟糟的。一个年轻人路过这里说:“这破玩意儿一点用处也没有,堆在这儿可真碍事,还不如扔了算了。”老树根听了很伤心:“我真的是一个废物吗?”有一天,一位老人路过这里,看到了老树根。他走到跟前,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接着喊来家里的人,将老树根小心翼翼地抬回家了。“他把我抬回家干什么呢?”老树根很是纳闷。回家后,老人先是把老树根放到水池里泡了三天三夜,然后用刷子把老树根上的污垢清洗干净,老树根感受到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关心。在老人家的阳台上,老树根静静地躺着…  相似文献   

18.
句型展示:妈妈给我买的两只小鸡,一只白的、一只黄的,就像两个毛茸茸的小绒球,非常可爱。 句型说明:本句描述的对象是小鸡,句子表现了小鸡的色彩和形状。这次练习内容就是用句子表现事物的颜色和形状。例:我有一个红色的,像大西瓜一样的大皮球。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代》2008,(2):25-25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土形状各种各样,比如我国陆地看起来像一只公鸡。大部分国家怎么说也是一块,可有一个国家就不太一样,它是一长条,很长的一条……  相似文献   

20.
今年正值中国传统的牛年。作为农耕大国,牛在古代具有神圣的地位,中国农业文明所衍生的“牛”文化,蕴涵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字里乾坤:在平凡中赢得尊崇中国最早的“牛”字很有趣,是直接画一只牛头的形状。到甲、金文中,牛头形状便变成简洁的线条,只在笔划上有粗细之别。小篆的“牛”字,形体没有太大的变化。至隶书和楷书,人们为了书写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