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改造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共和国,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苦苦探索。地方自治思想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加深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了解,地方自治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新政体,具有反封建的强烈要求.欧美地方自治思想和办法,给予孙中山以极大影响.1897年,孙中山在英国《双周论坛》上,发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一文,宣布他对中国改革的政见,他在文中指出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长久的苦难”,“饥荒、水患、疾病、生命和财产的毫无保障”①则是由清政府“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下,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自不敢明目张胆,公然作恶,1903年,孙中山在《江苏》提出:“居今日之中国而欲议改革政体者,不必侈言立宪,研究自治之道为尤要也。”③1905  相似文献   

2.
3.
地方自治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其所构想的革命建国方略。孙中山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主张通过推行地方自治来训导国民,为革命建国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倡导实行"分县自治",明确表示反对"一省自治"或"联省自治",并要求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配方面实行"均权主义",以维护"内治统一"。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现了一种通过推行地方自治而实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宪政国家的真诚愿望。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在理论和思维逻辑上也存在着某些难以自洽的矛盾与纠葛,且对后世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至民末,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竭力为地方自治方案奔波忙碌,以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真正走上民主平等的道路。地方自治这一理念从孕育到成熟,实为孙中山先生把欧美的联邦体制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结合的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纷纷转向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研究,而作为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地方自治思想,更是学者们比较探讨其与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理论设想,这一创造性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地方军阀"自治"不同,孙中山和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权,他们都深刻认识到地方自治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不同的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自治是半自治,而毛泽东则主张全自治,他们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改造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开始,黄兴、孙中山政党观形成对立,黄认为,竞立党派,是政治一大弊病,组政见商榷会,图消除党争受挫;孙认为,政党至不可数,可征民智之发达。后来,黄接受教训,注意政党政治的宣传,倡导党德,鼓励政党合并,鼓吹政党内阁;孙对社会革新比党务更感兴趣,对党争不闻不问,不厕身政界。  相似文献   

7.
开始,黄兴、孙中山政党观形成对立,黄认为,竞立党派,是政治一大弊病,组政见商榷会,图消除党争受挫;孙认为,政党至不可数,可征民智之发达。后来,黄接受教训,注意政党政治的宣传,倡导党德,鼓励政党合并,鼓吹政党内阁;孙对社会革新比党务更感兴趣,对党争不闻不问,不厕身政界。  相似文献   

8.
民众观是孙中山和毛泽东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众观中关于“人民”这一概念的看法,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关于农民与土地问题进行比较,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更准确地评价他们的思想,从而找到一些可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观张琪20世纪即将过去了,在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振兴的道路上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那就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三位世纪伟人,以他们各自的实践观影响了中华民族,改造了当代中国,使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是其民权主义体系中政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民治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民主政治,他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阐述、发挥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其积极内涵值得当今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吸收和借鉴,尤其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孙中山逝世到现在,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一直被人们所铭记。其主要原因在于,孙中山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与富强的目标,对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是迫待实现的理想;其提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则是人类的共同的美好理想。此外,孙中山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被人们长久而又广泛认同、赞誉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与地方自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共始终坚持其民主本质,成立初期,在批评联省自治的同时它并不反对真正民主的地方自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抗战时期它把地方自治纳入到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根据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以其为动力推进全国政治民主化。抗战胜利后还把地方自治作为确保中共解放区、夺取东北的有力武器。建国后,地方自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对于促进国家政治民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思想,并进行了一定的政治实践,对中国近代地方政治改革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地方自治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日地方自治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自20世纪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二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推动下,地方自治取得长足发展。地方自治思潮从西方传入中国至今已历经百年,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本文试对中日地方自治制度的共性及差异方面进行梳理与比较,指出日本地方自治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地方自治制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晚清政府何以推行地方自治,人们以往大多从革命派、立宪派的角度加以分析。实际上,晚清政府最后几年把地方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各地加以推行,其原因不仅仅是围绕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利益关系,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人口的增长、新文化因素的冲击、专制体制的衰落等深层次的原因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逐步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的各边区政府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理论主张,还积极将地方自治付诸于实践。中共将地方自治纳入其抗战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地方自治建设,实行民主与抗战相结合,为抗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给予我们许多宝贵启示。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对于地方自治的探求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比以至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观”指观点看法。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指导革命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形成的。孙中山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情,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当时的国情,亦要看这个时期和他本人所经历的主客观条件。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到1905年同盟会成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三民主义”,并明确主张用武装斗争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标志着他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这段期间孙中山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南通在近代的领先发展,是清民之际内轻外重特殊政治架构的时代产物。张謇经营的地方自治,做到了对南通地区社会整体性立体型的改造和重建。张謇的自治实践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兼济一方”的人生新道路。张謇承传中国古代志士仁人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遗产,并以毕生心力付诸实践,成为继汉魏之际的田畴之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自主地经营地方自治而获得辉煌成果的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区域社会改良家。  相似文献   

19.
怎样使我们的祖国摆脱贫穷落后,使中华腾跃于世界?这是近代中国先进人物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无数革命先行者苦心焦虑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求祖国独立、民主、繁荣富强之路,并且为实现他们当时所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是永远尊敬和怀念这些优秀人物的,孙中山就是他们中伟大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他近40年艰辛曲折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海权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海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对与国家利益相适应的海洋权益的开发、维护及控制。而这个海洋权益是建立在海洋的巨大经济价值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具有一定威慑和反威慑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来实现的。近代海权观诞生于1890年,由美国人马汉在其名著《海上力量及其对历史的影响》中提出。从本质意义上讲,马汉的海权观正是列强海上扩张政策的理论反映。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致使我“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