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airclough在2006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了《语言与全球化》。该书主要探讨了语言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构建了一个将批判话语分析与文化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框架,有力的阐释了话语与全球化各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CDA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析手段就是对话语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本书中作者同样坚持了这一方法,从他人的研究中汲取了大量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 ,以台湾的《喜宴》和大陆的《刮痧》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喜剧片 ,在内容表现上不仅都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 ,具体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关系的现代变奏 ,以及对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并且在文化这一层面上 ,《刮痧》以更朴实和更深邃的人文意味超越了《喜宴》中所表现的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无奈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3.
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通过对英社党语言改革的描写,表现了语言的强大力量。小说展现了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冲突。主人公温斯顿在对语言的思索和运用中维持自我意识,他的反叛意识从思维逐渐走进语言,再从语言走进行动,他的抗争展现了语言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电影《巴别塔》是其导演亚利桑德罗的一大力作。影片中所有的人物,不论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受伤的美国游客、与父亲一同生活在东京的聋哑日本少女,还是北美荒原中惊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生活在纷争年代的人们的真实写照。传说中的巴别塔象征着人类的团结,而人类心目中的上帝所在的天堂是人类理解与沟通的最终目的。但是在语言已经不再是交流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的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拥有相同文化、相同信念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独到之处,无论是书中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对各种景物的描写,都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法,由此使得整部小说的可读性更强。基于此点,本文从语言变异、色彩语言以及多种语言并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红高粱》的语言文化与创作,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王勤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20-121,124
《汉语研究丛书》从语言研究学科发展角度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丛书中各专著都十分重视语言材料、观点、方法的求真求新,这正契合了语言研究的目的,对我国语言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遍地枭雄》和《堂吉诃德》中的两大疯癫形象——大王和堂吉诃德,其共同且深层的心理本质特征为:谵妄的执迷。而人物的疯癫体现为:疯癫总是伴随着激情的燃烧、疯癫是语言着魔的过程两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朱贤静 《考试周刊》2010,(45):16-17
本文主要研究了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中以商人为主人公展开的大量故事,这些故事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神化色彩,从具有勇敢探索、阔绰挥霍、激烈竞争等特性的商人身上得出结论:中世纪阿拔斯王朝时期,以商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迅速兴起,当时不仅帝国境内各城市、区域间商贸频繁,而且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整体商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10.
《一千零一夜》女性形象虽然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但将其分类整理可分为美丽、温柔、善良的理想女性和阴险狡诈、刁蛮淫荡的邪恶女性两大类。本文从智慧美、勇敢美、情感美和奉献美四个不同方面对理想女性的内在美进行论述;对邪恶的女性形象从淫荡、阴险狡诈、嫉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从妇女的人身、婚姻家庭、社会思想观念等不同的角度兼论了中古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1895-1995:-个文化冲突的世纪》是加拿大比较教育专家许美德有关中国大学史研究的力作,其独到之处在于“解释主义”研究范式和“文化冲突的视角”.文章围绕这两方面展开评介,并阐述其启发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文革"语言中,比喻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这一点,在"词"和"句"的层面都有充分的体现.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比喻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对相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而这些冲突主要聚焦在跨国机构中,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交流中面临的文化冲突的问题、原因、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提出通过以跨文化管理促进中国机构参与全球经济交流与中外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社团机构,讲学社存在的时间并不久,但就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它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体现了一种敢于改变的精神.四大名哲的演讲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思想,给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借着"五四"的浪潮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中国的文化同时通过演讲者得到了传播和发扬.讲学社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在学习中我们的民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社团机构,讲学社存在的时间并不久,但就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它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体现了一种敢于改变的精神。四大名哲的演讲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思想,给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借着五四的浪潮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中国的文化同时通过演讲者得到了传播和发扬。讲学社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在学习中我们的民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汉藏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源远流长.文章旨在介绍汉藏教育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从双向的角度探讨汉藏文化通过教育渠道相互影响的情况,并分析汉藏教育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的特点和学校所具有的增进汉藏民族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 ,社会文化要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并据此提出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要加强社会文化要素的教学 ,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的”和“地”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结构助词,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能替代。一般而言,“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但二又经常发生交叉和转换,这给我们学习与写作带来诸多不便,将“的”和“地”通用,不仅学用便捷,而且符合汉字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文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意新语工”的提出,自然也是与北宋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结果.宋诗的发展困境、文人唱和的需要以及韩愈的典范作用都是其外在的文化背景,而儒家言可尽意的乐观主义和禅宗否定权威的精神则是其内在的驱动力,“意新语工”所反映出的传统审美理想、蕴涵的时代精神、彰显的文人心态,无不照应着时代、昭示着宋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语言在言语传播过程中能够最直接地.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而一定时期所产生、所流行的语言也折射出那一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言语奢化现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和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领袖人物的宗教式崇拜和“急进”、“斗争”的文化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如果我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它反映了语言拜物意识的畸形语用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