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理学告诉我们,强度过大的刺激会使有机体的活动能力减弱,因而产生“超限抑制”,对人体做动作会引起一个很不利的运动性条件反射。只有良性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有机体良性的兴奋状态,才能建立一个最有利运动性条件反射。如果刺激强度大引起了中枢的强烈兴奋,那么兴奋波将在中枢扩散,形成很多兴奋点,而有不少兴奋点对于完成某一动作毫无相干,甚至是有影响该动作完成,使动作的外部表现得不协调、僵硬,如用力过大,不该收缩的肌肉群参加了收缩,使动作失去了应有的准确性,大大地浪费了能量,相反,用力过小,也就是说刺激强度过小,必要  相似文献   

2.
一、腿部小肌肉群的作用 在短跑训练和比赛中,所有动作都是依靠 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力并配合一定的外力牵动关 节、骨骼产生位移而完成的。其腰背部、腹 部、大小腿等部位大肌肉群的收缩内力,是运 动时内力的主要来源。但肢体远端的一些小肌 肉群在完成动作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肌肉群在大肌肉群发力之后的顺势 收缩用力,这是一个完整用力的系统过程,不 但可以延长人体内力对地面的作用距离,也可 以加大人体关节远端的运动速度。从而促进人 体位移的加快,这一点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来 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从概念上来讲,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1])。一、青少年运动性疲劳的分类(一)中枢疲劳按疲劳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1])。一、青少年运动性疲劳的分类(一)中枢疲劳按疲劳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2])。运动性中枢疲劳是指在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中,人体中枢神经发送和传递神经冲动发生紊乱,继而出现功能性的失调,导致骨骼肌随意收缩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认知和思维障碍的现象。当中枢疲劳发生后,人体出  相似文献   

4.
一、小肌肉群在运动时的作用在运动中,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依靠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力并配合一定的外力作用而完成的。毫无疑问,像腰、背、腹、大腿等部位的那些位于身体重心附近的大肌群的收缩用力是人体运动时内力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肢体远端的一些小肌肉群,对完成动作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小肌群在大肌群发力之后的顺势收缩用力,可以延长人体内力对地面或器械的作用距离;加大人体远端的运动速度,即位移的加快(在跑、跳、游泳等项口中),或是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加快(如投出标枪、棒垒球以及手球和水球的射门等)。这对提高运动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恐惧是一种心理反应,它是由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原有动型遭到破坏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并通过兴奋的扩散和诱导来改变皮下中枢的活动,导致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发生变化,同时将由此而获得的相应刺激回传大脑与新的动型结合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伴有心跳加快,内分沁增加,注意力分散,提不起精神,打哈欠和声音脸色的变化等内外在表现。恐惧起着降低有机体工作能力的作用,在中招体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讲解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术课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讲解精确、简练、易懂,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如果讲解冗长,贪多求全,枯躁无味、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在技术课教学中讲解是条件刺激物,这种刺激在学生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内建立相应的兴奋灶;学生的练习是非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内也建立了相应的兴奋灶。最初这两个中枢间并没有任何联系,随着教师讲解和学生重复练习,这两个中枢间建立了暂时性联系,神经通络的拓通即形成条件反射,动作技能也就形成了。因此在术课教学中促使建立条件反射更快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教学和运动训练原则中,都把贯彻执行"自觉积极性原则"摆在诸项原则的首位,因为从人体生理学分析,不论是在大脑皮层第二信号系统建立新机能联系的文化学习,还是大脑皮层各中枢建立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即运动动力定型)的体育训练,其建立条件反射的本质都需要人必须处在良性的兴奋状态,尤其是在训练掌握运动技能的体育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解释人和动物的随意运动方面巴氏学说具有一定权威性,某种程度上能“自圆其说”,而且有动物实验结果的支持。但是条件反射的大脑机制如何?何为兴奋灶和兴奋扩散、反射中枢?暂时性神经联系又为何物?无疑是有待进一步验证内容,这些验证对于确切认识体育运动本质和运动训练规律将有重要意义。巴氏曾设想,人体感觉器接受内在或外在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兴奋),总是沿着某一通道到达大脑皮层的某个固定点,形成一个“兴奋中心”(兴奋灶)。而不再沿着已有的神经通道去传递,而是按照机械活动的原则,向整个大脑皮  相似文献   

9.
<正> 内心演练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国内有的学者称之为“想象练习”,国外有些专家称与为“思想上的身体练习”。内心演练就是在头脑中系统地、重复地回忆、想象动作,有意识地、反复地对所学的技术动作的形象进行“过电影”,使已学过的技术动作形象化、完整化和系统化。内心演练通过回忆、想象,使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更加灵活,对效应器的支配更加协调。学生在内心演练时虽然没有实际去做动作,但也会自动产生运动性和机能性反应,引起脑电波、肌电流、脉搏、呼吸的明显变化及微弱的肌肉收缩。它与实际练习极为相似。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第一信号刺激与第二信号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身体练习,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内心演练,主要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因此,身体练习与内心演练相结合,有利于加速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内心演练,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让学生了解内心演练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内心演练与掌握运动  相似文献   

10.
1乒乓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运动技能是指人体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员的各项基本技术、战术都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依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在形成乒乓球技术、战术的技能、技巧时,形成的条件刺激只是略有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称其为"应答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受试者仅对刺激发生反应;而操作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受试者先有主动的操作动作后,条件刺激才出  相似文献   

11.
一、全或无原则 单条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具有“全或无”特征。所谓全是指,当单条肌纤维(活组织)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均能引起一次兴奋而后发生全力收缩反应,其兴奋幅度与收缩张力不因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所谓无是指,当单条肌纤维只受到阈下刺激(即小于阈强度的刺激)时,不能引起肌纤维的兴奋与收缩反应。因此,仅单条肌纤维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发生收缩反应是不可能的。如果一条肌纤维没有受到刺激,或只受到阈下刺激,那么该条肌纤维将不会产生收缩。  相似文献   

12.
一速度与放松能力 人体运动时,肌肉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肌肉群的收缩速度越快,所产生的运动合力就越大;反之,肌肉的收缩速度越慢,所产生的运动合力就越小。只有肌肉用力与放松迅速而有节奏地协调一致,才能获得最佳的肌肉收缩速度(这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可节省体能,使动作经济省力、轻松自如、持久性强、技术不变形、向前性好,从而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二速度耐力与放松能力 400米跑中,肌肉在缺氧的情况下剧烈运动需要较多的能量,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的无氧分解与再合成…  相似文献   

13.
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是最基本的传球方法。它是由准备姿势、判断移动、伸臂迎球和指、腕的弹击用力动作、以及整个传球动作的上、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的配合组成的。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大体上可分为三步。第一阶段,形成初步的以直观性为基础的动作印象,并通过分解教学法和简化条件下的练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动作的粗略结构、顺序、方向。也就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运动条件反射尚未形成,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的兴奋点呈“扩散”状态,条件性抑制也未形成,两个信号系统尚未建立起暂时联系。表现在学生做传球动作时过分紧张,尤其是两肩、两腕过于僵硬,出现多余动  相似文献   

14.
示错法小议     
<正> 示错法是教师通过演示错误动作,使学生鉴别、区分正误动作的一种演示方法。学生学习动作的最初阶段,在生理学上称之为泛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处于扩散状态,条件反射所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不稳定。此阶段学生做动作不协调,并伴随多余和错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 課的运动量是指在一次課中学生所承担的生理負担量,是学生完成动作在数量(完成动作下的数量和持續时間)、强度(神經肌肉用力的时間)和难度(动作协調性的复杂程度)三方面的总和。由于課的任务、課的組织以及上課对象的水平、性别、体质、要求……之不同,課的运动量大小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說較大的运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看显著效果。巴甫洛夫曾說“在一定刺激范圍內的强度越大,条件反射的作用就越显著”(见59年足球训练文选)。实踐証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的身体获得必要的适宜的运动量的时候,才能完成增强体質掌握技术的任务。合理安排課的运动量,对提高教学質量也有后重要的意义。根据我院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全面  相似文献   

16.
运动表象也称动作表象,它是综合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如动作的形态、过程)、动觉表象(如内部用力感觉、节奏)。在训练中运用运动表象能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人的头脑中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总是伴随着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就会产生兴奋,原有的暂时联系会恢复起来。这种兴奋会传至相应的肌肉引起难以觉察的动作。实验证明:运动员想象赛跑时的紧张动作,以  相似文献   

17.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此时期少年的基本神经过程兴奋提高,但抑制过程强度不够缺乏,稳定性、内分泌腺活动加剧,导致运动性和植物性机能相互作用的暂时紊乱。同时,由于此时期神经系统的第二信号系统快速发展,心理产生较大转折,会突发性地产生不考虑自身力量和能力,竭尽全力去完成动作及负荷,而有机体又不能作出适当的回答性反应。这种种不协调因素都导致有机体极端不稳定,容易患病。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挫折,女孩尤甚。要解决这类现象在于教练员平时细心地观察、耐心地诱导、正确地教育及提出适度的训练要求。千万不能因为比赛而搞突击性的…  相似文献   

18.
一、选题依据投掷铅球、铁饼、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是各项投掷运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这是所有投掷教练员、运动员把它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训练中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完善的重要原因。那么各项投掷最后用力完成好坏的标志是什么呢?运动生物学告诉我们: (一)最后用力工作距离越大,投郑效果越好; (二)动员人体参加投掷的肌群越多越好; (三)参加投掷动作的肌群在快速收缩之前处于良好的功能性状态(使肌群有一个预应力); (四)爆发性收缩的时间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体育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放松,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发现通过想象动作,可以使有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变化,促使学生加快机能恢复。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迅速完成兴奋运动状态与学习状态之间的转换,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中国体育报(1989.5.31)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突破巴甫洛夫学说——兼论运动员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性》的论文,这是对我国旧式训练体制的指导思想——“人脑的条件反射活动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即动力定型”假说的否定。这篇论文的发表,为在我国建立科学、先进的以运动员主体意识为核心的创造性训练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不科学的训练思想,来自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认为,“内在或外在信号系统的刺激对人体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中心(兴奋点),兴奋中心的兴奋按照机械活动的原则,向整个大脑皮层扩散传播,并拓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