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语言礼县白河农中秦波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其一,系指那些由模糊词或模糊词组(所示概念的外延无明确界际、且具有游移性的词或词组)构成的、语义难于精确确定的语言。如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这样的模糊...  相似文献   

2.
“模糊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问题故意避而不答或答而不全,给学生留下“空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索,努力钻研,以求得更完整的解答。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运用模糊处理呢?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模糊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归纳式模糊处理。即教师把对某些问题的综合概括、归纳总结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完成。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又可促使学  相似文献   

3.
一 、什 么 是模 糊评 价 模 糊 评价 是相 对 量化 评价 而 言的 。所谓 模糊 评 价是 指 评 价者 用 语 言 描述 的 方 法 对 被 评 价 者 在 语 文 学 习过 程 中 无 法 用 分 数 衡 量 之 外 的 部 分 语 言 素 养 进 行 评价 。 它 可以 是 肯 定 性的 ,也 可以 是 否 定 性 的 ,可 以 是 指出 不 足 ,也 可 以 是 明确 方 向 。 模 糊 评 价 的 方 式 多 种 多样 ,可以 是 教 师 评价 、学生 自 我 评 价、家 长 评 价 、评 语 式评 价、等级 评 价、集 体 评价 等多 种 形式 。 二 、语 文 教学 需要 模 糊评 价 语 文 教 学 需要…  相似文献   

4.
5.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角色变化,具有一般教育教学方法所不易比拟的优势,恰当地运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角色效应。1.角色互换:体验学生感受,提高整体效应。心理学家罗杰说过:“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时,激动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所得的报偿不仅仅在像  相似文献   

6.
孙岩 《河北教育》2003,(5):27-27
学生学语文的情感来自于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鲜活故事: 记得,我和我班的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当我真诚地说出“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时,孩子们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明白:我们之间是零距离。难忘记,新  相似文献   

7.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认知和情感总是相伴而生并相互作用的。任何教学过程都应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知识往往只有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只注意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是一潭死水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语文学科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在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按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文基本知识,或者是了解文学常识,而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具有审美心理,在教学中融入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艺术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模糊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程永迪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中,也应像其他艺术形成一样讲究“模糊”艺术,并与其他形式配合,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模糊,被誉为当代语言的流行色。它要利用语义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理解的灵活性而创造的一种适应特殊表达需要的艺术语言。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评价的精确性与模糊性是一对矛盾,根据不同情况,评价有时要求精确,有时要求模糊。语文教学之所以需要模糊评价,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本质是模糊的。模糊评价改变了量化评价单一、封闭的评价方式,克服了量化评价评价标准指向性过于具体的不足,体现了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语文教学是一种模糊教学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以直觉、顿悟见长,与之相应,汉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富有弹性,富有规律,内涵自由度大。如近期、大约、刚好、适中、美丽、差不多等,其外延并不确定,在中间区出现了中间概念使事物变得模糊起来。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更透彻指出:“…  相似文献   

15.
一般地说,人类思维活动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形式。所谓逻辑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原则,通过逐步推理的方式,得出符合“二值”逻辑的必然性结论的思维形式。它进行的模式是阶梯式的,一次只前进一步,包含着一系列严密、连续的归纳或演绎过程。在它的进行过程中,主体能充分地意识到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与运算,并能用语言将该过程清楚地表述出来,达到非真即假,非假即真的清晰度。因此,我们又可把这种思维形式称之为清晰思维。非逻辑思维包含模糊思维,所谓模糊思维是指不必经过明  相似文献   

16.
17.
模糊教学法是模糊理论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运用而形成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教学是针对答案的唯一性、权威性而言的,它认为答案可以多元化、开放化、独创化,是一种更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更符合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而不是传授知识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也非课堂教学可随意胡为。我国传统文化以直觉、顿悟见长,与之相应,汉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富有弹性,富有规律,内涵自由度大。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名篇,深含传统文化底蕴,在艺术追求上必然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影响,造成文本的模糊性。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19.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辅助教学,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给学生导言、配乐朗读、配乐朗诵、配乐叙述等,融音乐艺术与情感体验于一体,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音乐能激活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音乐能陶冶情操,能有效培养学生美好的文学审美情趣;音乐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在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牙少女雕像。由于他欣赏“她”的精美而每天含情脉脉地迷恋着“她”,最后,雕像竟真的“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许是受了这个神话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次心理学实验。他到一所小学,称对该校学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既未做什么预测,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及有关老师,并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其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都提高得快,与老师的情感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强,性格开朗活泼。这就是后来影响广泛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