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学科引用性质与引用深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文评价备受关注的今天,引文数据用于评价的粗糙性开始引起学界的重视.当前的引文评价中主要以形式评价指标如被引次数、影响因子、h指数等为主,忽略了对其实质内容的分析.以1998年~2008年文学学科高被引文章<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及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引文数据为样本,引入"引用性质"与"引用深度"两个概念.通过概念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深入到引文实质内容,区分每条引文的作用,力求提高目前引文数据评价的准确性,促进引文评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情况,分析其差异原因,并探讨提升参考文献引用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选择5种中华系列杂志和5种学报系列杂志发表的论文(共96篇),分别购买、下载其文后的中、英文期刊文献的PDF全文。参照文献全文核对论文引用处内容,判定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无关引用、相关多引、漏引和错引),并分析两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引用准确率或不合理引用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核查1502条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全文,其中引用不合理的文献为219条(14.58%);中华与学报系列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5.13%和14.09%。论文中共1821处引用文献,不合理引用率为12.74%;中华与学报系列的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3.28%和12.23%。中华系列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率高于英文期刊文献(引用条数:93.20% vs 82.72%,P<0.005;引用处数:94.51% vs 84.69%,P<0.005)。不合理引用中,两系列杂志论文均以多引和错引常见;错引以数据引用错误为主。两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准确率均高于多处引用准确率。【结论】 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引用准确率均较高,但部分作者不够重视中文文献的引用;文献多处引用会导致不合理引用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医学期刊中参考文献引用错误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研究我国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情况,我们选择被引频次较高的5种医学期刊,对其2004年第一期和第六期发表的论著类文章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些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并非原始文献,5种医学期刊的引文正确率均不高,提示错误引用情况可能普遍存在于科技期刊中。  相似文献   

4.
5.
在图书情报学中,引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介绍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的基础上,文章以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为研究对象,以读秀图书数据和万方图书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该学者的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结果表明: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符合集中离散规律,与学者写作风格、学者学术研究经历有一定关系。不同文献载体引用数据的引用认同和引用形象可以进一步完善引用分析。  相似文献   

6.
7.
谢黎  邓勇  张苏闽 《情报杂志》2012,31(4):19-21,18
引文分析作为评价科学成果的工具已有长足的历史,对论文的引文分析在业内也被广泛接受,其方法逐渐应用到专利文献,但论文引用与专利引用在动机上有很大的不同.从出版物性质、引用主体、引用目的、引用功能四个方面探讨论文引用与专利引用动机的异同,为探讨二者反映知识关联,用作科技成果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从引用与被引用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学科的跨学科性。【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18 种核心期 刊为例,从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下载该18 种期刊1996 年至2015 年载文的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期刊题录信息,以题 录信息中“刊名”字段与期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学科匹配,确定引文学科来源,从引用与被引用角度全面分析图书 情报学的跨学科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引用与被引用文献信息,可以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角度反 映图书情报学跨学科性特征。即:跨学科广度大、跨学科强度高、知识输入与输出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和主要交流学科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9.
引用认同分析:引文分析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的引用认同是该作者所引用过的所有作者的集合。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不同,引用认同分析以作者(引用者和被引者)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图书情报界3位著名学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引用认同的分布规律以及作者的引用风格。
Abstract:
An author's citation identity is a set of authors that he cite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itation analysis,citation identity analysis takes authors ( citers and cite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selects 3 well-known scholar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ircl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citation identity and the authors' citing styles.  相似文献   

10.
标准和论文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文献载体,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从引用范围、引用目的、引用动机、关联性等维度比较了标准引用与论文引用的异同点。结论是标准引用与论文引用在表现出相似的知识关联关系和关联性,两者在引用条件、引用范围、引用目的、出版物性质、引用主体、引用内容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增刊被引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对1997-2006年我国各类学科增刊的出版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学科增刊的影响力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引用文献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放弃了文献引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盲目追求源文献的高水平与权威性易造成文章结构混乱、主题偏移,进而影响论文整体性表达,严重降低文献的引用效果,形成论文的“引用矮化”现象。文中就学术论文文献“引用矮化”现象的成因、不良影响与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7种影响力高且稳定的医学期刊各选2008年年中一期,对其中94篇长篇论著参考文献中的期刊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在1140条中、英文期刊文献中共查阅全文965条,引用不合理(包括无关引用、多引、漏引、错引)的文献158条,占1637%;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较英文文献低(1102%与1811%)。文献引用共有1354处,引用不合理的有176处,占1300%;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低于英文文献(939%与1416%)。在不合理引用中,均以错引最常见,其次在中文为多引和漏引,在英文为多引和无关引用。在错引中以数据和观点出错较多。在分析文献引用正误的相关因素时,发现随引用次数增加会增加不合理引用的风险。最后结合自身经验,从作者与编辑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文献引用正确率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种新的不当引用行为——欺诈引用。【方法】 简述了参考文献中的各种不当引用问题,提出了欺诈引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 对欺诈引用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从外部客观环境、编辑、作者和读者等方面给出了防治欺诈引用的建议。【结论】 欺诈引用是新出现的一种参考文献不当引用现象,需要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引用与发明     
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然界万物是完美的。在发明中巧妙地引用自然界中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形态,也许会使你的发明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可口可乐瓶喝过玻璃瓶装可口乐乐的人也许都注意到,它的瓶形和其他饮料瓶都不同,瓶颈并不高,瓶身的腰部向里收缩。这  相似文献   

16.
赵冬生 《情报杂志》2002,21(2):19-21
探讨知识引用的几个问题,认为在知识生产中,知识引用和知识创新共同起作用且不可或缺;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知识引用呈现出不同的情形,当前知识生产特点的形成与知识引用密切相关。分析了知识引用的标引,引用量及引用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引用行为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青  张海波 《情报杂志》1999,18(3):64-66
在引用行为方式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引用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对著者引用行为进行控制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引用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使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更能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科技期刊和科研论文的质量,文章提出了“标准化影响因子”(Standard Impact Factor,SIF)的概念。根据引用文献的目的,将参考文献的引用划分为继承性引用、指示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影响因子标准化的方法是,在期刊的被引用次数里减去批判性引用的次数。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的,提出了在编辑实践中,参考文献的批判性引用,一律采用文中夹注。为了实现全国和全球的统一,建议修订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