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曾为语文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对语文文本的过度诠释会影响语文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及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导致语文教学深难度的失衡。基于阐释学的视角,立足文本解读的本质,从文本、学科、教育三个层面探讨文本解读的边界,可以揭示文本独特的规定性及其对文本解读的规范,为文本解读的教育回归与语文教学回归指明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明红 《成才之路》2013,(29):18-19
语文教学应该在感悟文本创作亮点中凸显语文本色,在揣摩文本写作技巧中汲取语文本色,在迁移文本谋篇艺术中展现语文本色。力求穿越语言内容的藩篱,还语文应有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林金火 《考试周刊》2014,(87):26-27
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让课堂充满语文的芳香。本文从"采用多重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这两个方面对潜心细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以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用好文本。文本链接,就是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引子,让不同的文本互相参照,互为勾兑。让学生在纵向的拓展阅读中,求得文本内涵的丰厚与充盈;在横向的拓展阅读中,求得文本内涵的映射与凸现。在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基础上,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语文文本丢不得,我们应以冷静的思维、理性的眼光审视文本的作用,确立文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合理科学地用好文本,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精读、细读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刘耀琼 《教师》2020,(5):34-3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捕捉语言训练点,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融入文本特色,要深入读透文本,准确捕捉文本中蕴含的语言训练点及写法上的妙处,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文本进入教科书,但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解读文本的过程是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增强语文修养的过程。解读文本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单纯停留于纯粹个人化的认识上。语文教师要驾驭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反复吟咏、慢慢咀嚼、不断感悟,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切中文本内涵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魅力是从语言文字中流淌出来的,不从文本下手,语文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现今教学中,师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重视文本的问题。本文从立足文本立论,强调通过挖掘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细读,是对语文文本沉睡的唤醒。语文文本是寓意深刻的故事,是饱含深情的述说,有时它会是一种情绪,有时它又是一种感性。王崧舟老师就曾经说过:“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教师能自觉地正确地解读语文教材文本,是确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提高学生的词汇、话语、朗读、概括、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用愉悦接纳文本,追求阅读的"语文"性;用感悟解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独特性;用情感诵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语言味;用情韵升化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语文文本的有效处置,需要语文教师的真功夫。本文试从强化文本朗读、品味文本语言、巧设文本探究、模拟文本语言、挖掘文本内涵五个方面,例谈语文文本处置的真功夫,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在提倡"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在语文教学忽略文本现状的时候,在无数繁华的组装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彰显有效,回归文本;准确定位,读透文本;关注整合,活学文本;运用媒体,丰富文本.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日益丰富,但语文教学不能光有形式,还需要有内涵,对文本的解读永远都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功底,而巧抓细节是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三篇课文为例阐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文本阅读,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深化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实现文本与教者情感的高度融合;握文本体裁;解析文本,升华文本。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原因就在于文本被遮蔽了:或被忽略,或被随意演绎,或被无端推翻,或干脆"销声匿迹".一种文本就是一种文化.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师没有文本就无以施教,学生离了文本就无从学习.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语文的人文之光照亮学生的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