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08,(Z1)
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小学在钱塘涛声中孕育和发展,"潮"成为学校极富地域特色的本土资源。2002年,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了红领巾小社团——"潮都少年科学院",利用"潮资源",发掘"潮文化",继承"潮精神",发扬"潮品质",引导队员们竞相书写着精彩。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钱塘江大潮潮差可达10米,潮势极为壮观,人称"天下第一潮"。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教材(下同)在分析其成因时,强调了地形因素——"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教材并指出"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又加剧了潮势"。教材所列出的这两点旨在解释"特殊性"——钱塘潮非一般的大潮,而是潮差特别大。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应将隐藏在教材中的"基本因素"——天文原因挖掘出来,即钱塘江大潮首先必须是一次天文大潮(出现于农历的初一、十五)。天文原因恰恰是钱塘潮"壮观天下无"形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钱塘潮     
《红领巾》2006,(11):28-28
像这样危险的举动真是要不得,要不是被即时制止(zhìzhǐ),他已被潮水吞没了。钱塘潮可是大有来头的,早在东汉,人们就争相赏潮了。钱塘潮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犹如千军万马奔袭而来。而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潮最大的时候。这是因为,农历的每月初一前后和十五  相似文献   

4.
<正>"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那天,一个香港年轻男子,背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手里拿着一台高清DV,站在钱塘江边,那镜头对准江的东面。他看了一下手表,问我:"钱塘潮是不是1点50分到?"我点点头,因为我刚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潮涌的时间。钱江大潮如约而至,先是远处隐隐约约有一条白线,紧接着,这条白线越来越清晰,城市阳台下的江面开始荡漾起来,继而听到涨潮的声音,潮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雄浑……大潮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涛声     
中国钱塘江、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尤以势大浪急的钱塘潮久负盛名 ,号称钱塘江潮涌 ,壮观天下。一、潮之盛名钱塘江潮的壮观世人皆知 ,古籍中有“涛山浪屋 ,吞天沃日”的记载。古今相传 ,江中经常出现一些怪潮、暗潮 ,潮头初看远在天边 ,转瞬暗流已扑至脚下 ,有的躲避不及的游客不幸被卷入江中 ,鲜有生还。壮观的钱塘潮 ,盛名远播海内外。每逢农历 8月18日 ,数以万计的中外观潮者纷至沓来。当观潮者一睹钱江大潮宛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时 ,无不发出惊叹不已的赞美之声。钱塘江独特的潮文化吸引着历代…  相似文献   

6.
观潮     
一、作品与题解《观潮》是朱明元、赵宗成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在教材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钱塘潮的情景。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的涌潮。它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有“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7.
"赭山坞里好风光,三面青山靠钱塘!"这句歌词,简要而传神地勾勒出赭山独特的地域风貌。同时表明:钱塘江是赭山的母亲河。赭山的变迁、发展,与钱塘江息息相关。一年一度的萧山钱江国际观潮节,更提高了家乡作为"潮都"的知名度。滚滚钱江潮铸就了家乡人"勇与潮共舞敢与强争辉"的"潮都精神",与"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我校的"潮文化"教育,已经历了八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们将教育的内涵定位为两个词:百舸争流,猛进如潮。希望通过"潮文化"教育,将赭小精神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0.
《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宏伟气势。教学要求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起钱塘江大潮的美丽壮观画面,体会到钱塘  相似文献   

11.
1 2 0 0 0年 9月 1 5日 (农历 8月 1 8日 )中午 1 2时 ,中央电视台《新闻 3 0分》节目中报道 :原定今天 1 2时2 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 ,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 ,欢迎到时收看。(1 )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 ,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 :(   )A .波浪 B .洋流 C .潮汐 D .海啸(2 )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按形成和来源它属于 :(   )A .来自太阳的能量 B .地球内部的能量 C .潮汐能 D .来自月球吸引力产生的能量(3 )关于台风及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台风源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B .…  相似文献   

12.
《观潮》(第七册)以凝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钱塘潮,文章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言简意丰。作者开篇概写了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  相似文献   

13.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该文选自南宋周密的笔记小说<武林旧事-卷三>,反映了南宋时每年八月十八日前后.钱塘潮到来时,杭州人弄潮观潮的旧俗,文意较为浅显,不难理解.但是文中"手持十幅大彩旗"一句,教材既没有给出必要的注释,也没有相关的译文,编者似乎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可恰恰因为编者的疏漏,导致读者在阅读该句时,会出现文意理解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钱塘大潮的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钱塘潮美,西湖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万人空巷,杭州的"千课万人"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的品牌,是因为她播撒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新常态观摩研讨会结束了,冷静思考:语文的新常态到底是怎样的常态呢?崔峦老师说:新常态课堂,核心词是常态,关键词是新,"常态"即是"守正","新"即  相似文献   

16.
[原文] 九里松[明]张京元 文言小品阅读 九里松者①,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②,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③,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④,安问树有无哉? [注释]①九里松:杭州名胜,介于西湖与灵隐寺之间。②钱塘潮:杭州钱塘江的潮水,中外闻名。每月十六至十八为旺潮,潮头涌来,声如雷霆,势极雄壮。③桑田沧海:即沧海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④北高峰:杭州名胜,在灵隐寺北。螺蚌(luo bang):螺和蚌都是水中的软体动物,外包有硬壳。 [译文…  相似文献   

17.
1.说教材。1.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湖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第三、四自然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钱塘潮起大音声,一箫一剑识生平;忧患但悲千夫泪,情豪始惊万马喑。复本病梅觉春深,化泥落红发华新;于今尽枝著烂漫,装点西湖独风韵。  相似文献   

19.
阅读《观潮》(第七册)一文,为什么钱塘大潮能给人留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强烈印象?细作分析,便可看出这是与作者的巧妙点染分不开的。历史评价点出“奇”。课文起句交代“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从今日始,自古以来,即有定评。这一历史性评  相似文献   

20.
课堂练习(五)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学生能在中国政区图上熟练地指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2个省、3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并能找到其省会或自治区首府的驻地。 2.指导学生完成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填充图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熟练地填空白图的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诵长江中下游平原春季的景色和钱塘潮起潮的景象两段课文。一方面复习已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生动而形象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