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填空 1.元曲是元代____和____的合称。后人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显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2.元代是中国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____,重要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后期活动中 心移至南方____,重要作家为____等。 3.散曲包括____和____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____》是目前收录作品最为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4.崔张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____《____》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 1.元曲是元代和的合称。后人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显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2.元代是中国_发展的黄金日f期。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重要作家有 、、__、_等;后期活动中心移至南方_,重要作家为等。 3.散曲包括和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仁—一》是目前_收录作品最为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4.崔张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镇的传奇小说(》。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的基础_L再创作而成的。 5.〔越调·天净沙1<秋思》是_的作品,是元人___的名篇。 6.明清小说的繁荣,是以_的高度成就为士要标志的。 7.明…  相似文献   

3.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国内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民族文化之间的大撞击、大交融,在文学上必然出现新的文学样式。散曲,这一新兴的诗歌和乐曲,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汲取“里巷之曲”和“胡夷之曲”的养分,破土而出,在元代发展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学的殿堂。它与稍后兴起的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元曲,在文学史上异彩夺目。就散曲创作而言,兄弟民族作家也不乏其人。据隋树森先生《金元散曲》辑录,有姓名可考的作家共212人,其中少数民族作家2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另外,《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还载有十余位少数民族散曲家姓名(惜其作品今已无存)。可见,元散曲的形成、发展,兄弟民族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5.
1填空题 1)元代是中国古典_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_。 2)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_种,现存的有_左右。 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_、_、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_,重要作家有_等。 4)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著名的《_》、《_》、《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 5)元代戏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为_。元末明初戏剧家_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 6)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_和_的合称,它最能显示元代文学的创作成就和独立风貌。 7)散曲是产生于金元而盛行于元明时期的新兴诗体,它包括_和_两种主要形式。目前收录元代这种新诗体的作品最为完备的著作是《_》,共收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它的编者是当代学者_。 8)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是_、白朴、_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是他的小令名篇。  相似文献   

6.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国际学术界,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但通常我们所谓元曲,实际上它包括了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是元代的新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都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可是,国人对于元代散曲的研究,一向看作是壮夫薄而不为的雕虫小技,不大为人所重视。如明代的李开先,藏书丰富,号称词山曲海,然他所刊行者,则只有乔吉和张可久二家的小令;清人号称包罗古今的《四库全书》,对元人散曲,也只列了乔、张二家的存目而已!自长洲吴梅先生,开始着手于散曲园地后,接着有任中敏的《散曲丛刊》及卢前的《饮虹簃所  相似文献   

8.
元曲是元代文学成就中最辉煌的一章,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的传播方式有文本传播和舞台传播两种。在元代,舞台表演是元杂剧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元杂剧衰落后渐渐成为案头文学。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元杂剧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最真实、直接、可靠的文献资料,而《嗓淡行院》、《庄家不识勾栏》这两首曲正是元杂剧演出的重要史证。  相似文献   

9.
薛昂夫,元代散曲作家,正史无传,孙楷第《元曲家专略.续编》考之生平:“薛昂夫本西域人……其汉姓马,故又称马昂夫……其号曰九皋,故又称马九皋。”从历史分期看,薛昂夫属于元后期散曲家;从元散曲发展阶段划分,薛昂夫属于元散曲鼎盛期作家。因为明人治元曲,胸中横亘着一个夷、夏之别的正统观念,所以薛昂夫很少为人提及。《录鬼簿》中不见薛昂夫的名字。明初大曲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他一人的三个名字误为不同的三个作家,一曰“马九皋之词如松阴鸣鹤”,二曰“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三曰“马昂夫之词如秋兰独茂”,薛昂夫其人其曲就更…  相似文献   

10.
1 填空题1)元代是中国古典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2 )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种,现存的有左右。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 97—130 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重要作家有等。4 )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5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元末明初戏剧家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6 )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春,在辽宁图书馆馆藏中发现了罗振玉先生旧藏的元代杨朝英所解《乐府新声阳春白雪》明抄残存六卷本。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元人散曲珍本书的第四次发现。 这次发现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明抄残存六卷本(下简称明抄残存六卷本)中所收元人散曲,在很多方面超过了1955年隋树森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发现的元杨朝英辑《乐府新声阳春白雪》明抄九卷本(下简称明抄九卷本,是现存元人散曲选本最早的一部)。它不仅可以对明抄九卷本中的很多作品进行校订,而且增补了十三个作家(其中两名是《录鬼簿》中所无,另一名为无名氏)的二十五首套曲。这么多埋被没达五个世纪的元人散套的重新出世,为元代曲苑增添了十分绚丽的色彩,值得庆贺。 笔者能一睹明抄残存六卷本珍本,并首次将其中被淹没已久的马致远的六个新套曲编入拙著《东篱乐府全集》(此书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实在是平生一大幸事。和马致远原有散曲作品(指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中所收)相比,这新发现的六个套曲无论是在内容或艺术上都有新的突破,对学界研究元曲,研究马致远,无疑将起重要作用。 现先披露马致远六首新曲中的部分作品,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就元散曲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观点,进行了重新研探。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列举大量材料,论述了元曲并非指元代散曲,而应是以元杂剧为主体的文学式样;又从其作品数量、作家状貌,尤其是作品本体的横向比较,全方位、多层面地分析了元散曲不及唐诗宋词的价值之所在。并指出其造成动因:则是缘于民族偏见、小农经济意识,迎合市井情趣,以及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张扬。诸如此类,严重影响了元散曲文学价值和地位。从而指出文学创作应由此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知识 (一)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填空: 1.《“友邦惊诧”论》选自《》集子。作者是____,原名____ ____,字____,他是____家、____家、____家。我们已学过他的作品,散文有《》、《》;小说有《》、《》、《》;杂文有《》、《》。 2.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____ ____,____ ____家、____ ____家、________家、____ ____家。他的代表作品,诗集有《》,历史剧有《》,《》。你学过他的作品有《》。 3.《白杨礼赞》选自《》,作者  相似文献   

14.
在元代众多的散曲作家中,睢景臣留传下来的作品甚少,但他的《高祖还乡》套曲却十分耀人眼目,充分表现出他的才气和胆识,奠定了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这套散曲中,作者的独特的艺术构思,戏谑嘲笑的讽刺手法,尖锐泼辣的生动  相似文献   

15.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介绍马致远时,说:“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相似文献   

16.
元代后期重要散曲作家张可久,其作品数量居于元一代散曲诸家之首,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代曲家,张可久散曲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其主导倾向则表现为清和雅二层面.本文即拟从这两个方面切入,对张可久散曲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散曲,是继词之后新兴的一种诗歌样式,是韵文在形式上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它主要是在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元代文学中,除杂剧之外,散曲是获得斐然成绩的一个文学部门。元代散曲作家不少,据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收录的作者就有二百十二人,此外还有一些佚名的作者,辑录的作品小令三千二百多首,套曲三百多套,还有一些残曲。从现存的作品来看,它撷取的题材和表现的内容都相当广泛多样,咏史怀古和写景抒情兼有,酬唱赠答与愤世嫉俗具备;但大部分还  相似文献   

18.
1镇空 1)元代是中国古典_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2)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_种,现存的有_左右。 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一130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_,重要作家有_等。 4)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著名的(_)、(_)、《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逛负荆》、(赵氏孤儿》等。 5)元代戏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为_。元末明初戏剧家_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 6)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_…  相似文献   

19.
有元一代,在文坛韵文领域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散曲。它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元代作家也颇为倾心并致力于散曲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近四千首(套)散曲作品。翻开一部《全元散曲,》在赞叹元代文人那字字含香的曲词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元代的曲家们似乎对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有着特殊的偏爱,无论是抒发怀古伤今之哀叹,或是写隐逸的闲情,甚或写悲莫悲兮的离愁别恨,曲家们往往借助江、河、湖等水乡作为抒情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散曲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人常言,在元曲四大家里,马致远的散曲为第一。他之所作意境高,范围广,从而提高了散曲的地位,使之继唐诗宋词而成为诗史上的代表。马致远的散曲历来享誉甚高,从元代的周德清、明代的朱权、李开先、王世贞、王骥德,到清代的李调元、凌廷堪等人,都对之推崇备至。现在流传下来的马致远的散曲,在元代前期曲家的作品中要算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