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会交往、与人合作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养成现代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因而,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是必须的,更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国外的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发展一所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必须以“人”为中心,既要强调人的心理需求与能力配置,更要强调团队的分工、合作与协同。因此,团队工作是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给予人们认同感,当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获得赏识时,人们会干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黄华师 《云南教育》2005,(16):46-46
《品德与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时,我们就会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要把眼光引到校园外那个浩瀚的知识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转变相应的教学方式,重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陈惠芳 《云南教育》2002,(28):30-31
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人的相容与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争论、辩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中,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小组学习目标要明确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数学课上,安排小组学习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58页上的例6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讨论观察…  相似文献   

5.
合作 ,是指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了达到某一确定目标 ,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 ,是属于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它要求参与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相近的认识 ,协调的互动 ,一定的信用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特征是 :行为的共同性、目标的一致性 ,甚至合作本身也可能变为一种目的。人类社会越发展 ,使用的范围越扩大。“学会共处 ,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 ,而且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稿 )唱歌教学的要…  相似文献   

6.
实行学分制是军队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产物,但学分制改革对管理教育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对管理教育提出了严格与宽松有效融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统一、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最佳结合、导师与队干育人合作的新思路。对缓解学分制改革带来的矛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蒲瑞德 《广西教育》2007,(12B):27-27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几方面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组内和组间互动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它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合作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程玉明 《双语学习》2007,(4M):11-11,14
本文立足于初中新目标英语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在新目标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依据材料和学生的实际巧妙设计问题,要在师生或生生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要在师生或生生的讨论中共同反思问题的问题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新目标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也要求现代人越来越要学会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人类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已不完全是个体行为,应有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式学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应该注意哪些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研究表明:教学实践操作中,尤其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下简称合作学习)时,要特别重视和坚持如下几方面原则: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的可供选择性、主体发展性、操作实践性、系统结构性、建构生成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三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这是颇具特色的一种大学生求职现象。期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无可厚非,但高期望值不应该是脱离社会需求的一厢情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必须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做就做最好”,这当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但是在许多时候、许多场合,  相似文献   

14.
前言。合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类自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共同的营生,绝对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本质是一种类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人要比动物更有意识地认识到‘间’的意义。”拉丁中表示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词是“operatio”,其意为人在其活动、制作、运营中结成合作关系。因此合作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合作意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的价值意识,只有明确了合作意识,人类社会才能由个人主体阶段发展到类主体阶段。  相似文献   

15.
终身学习就是指人的一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提高本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整个一生,也包括整个社会。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必须放眼社会,放眼未来。作为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包括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内容的德育,亦必须融人其中。一、终身学习的德育价值含量 终身学习要解决“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的问题,这三方面都集中解决如何学会做人的问题。尽管如何学会做人的内涵丰富,但德育的成份蕴含其中则不言而喻,其德育价…  相似文献   

16.
未来社会已经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的能力。合作不光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本领,更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近年来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克服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2006,(5):11-14
2001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列入课程总体目标,还制定了关于学生合作交流的渐进性学段目标。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目标中要求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对北京市1000余名4岁~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实际上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69.9%的幼儿合作行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幼儿的合作能力较差。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是个性和品格萌芽与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成长与优秀品格的培养,为情商发展奠…  相似文献   

19.
当今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李跃文 《湖南教育》2001,(20):34-34
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观念,提高优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