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在课余为孩子请个辅导老师,也已经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了。以往,对于家庭教师,我们更多谈论的是要不要请,以及比较请家教的利弊得失。但是在了解了各方面的意见以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认为请家教好的人都是那些善于分析孩子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家庭教师的父母。而所有那些请家教的弊端,并不是请家教本身带来的,而是父母没有从孩子实际出发,盲目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和不切实的期望造成的。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不要给孩子请家教,而是父母该如何为孩子请到合适的家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父母溺爱和娇宠的多,而我反其道而行之,常要女儿吃点儿苦。妻子总说我的教育方法有点“残酷”,然而随着朋友、邻居、亲戚对女儿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妻子对我的做法也就默许了。女儿5岁之前,我对她的事不大管,任其发展。6岁时,我开始实施“残酷教育”,不时要她吃点儿苦。烈日炎炎的夏天,家里需要买油盐酱醋,我总要她一人到大约300米远处的小店去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影片《下辈子还当母亲》时,有70%以上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家教是失败的。为什么失败?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法有问题。所以家教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父母的教子观念。据调查,在广大农村,相当多的父母仍存有“养儿防老”、“孩子好坏是天生的”、“树大自然直”等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家教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家教的效果,必须加以转变。  相似文献   

4.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5.
我上大学期间,前后做过四五个家教,到了大三,我决定再也不做了,因为我深深感到,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家教”能改变的。我驾驭不了复杂的现实我做的第一份家教是教一个初二女生。这女孩的学习成绩很差,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看到别的孩子请家教,他们也请,但他们同时也很明理,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础太差,而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没有对我提出诸如“期末考到XX名”的要求,只是让我每星期去两次,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她解答一些问题。去了几次我就发现,这个女孩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也许正值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最近,接连有朋友向我“求教”,原因都是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孩子被数学“撞了腰”,轻的对数学提不起精神,跟不上学业;重的则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提“数学”两字就觉得可怕。于是,这些父母都想请家教“临时抱佛脚”。谁知,父母东求西托地请老师,孩子却一个劲地求饶,请父母别再花冤枉钱,因为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恐数”心理。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朋友的叹息声,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因为,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严重。数学,本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识事物、反映事物的一种方法,在今天,它作为一种知识进…  相似文献   

7.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8.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梦魇,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地的要东要西,一旦你不顺从他的要求,孩子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你难堪,任凭你软硬兼施、好话说尽(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早就一巴掌下去),也是无用,最后要不就是不欢而散、扯手拉耳朵地离开现场,要不就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勒索。这里提供父母们几个简单的观念及做法。首先,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要让他明白“他是可以发脾气的”,你也必须接纳“发脾气的孩子”,目的是要孩子明白,情绪是他的朋友,而非敌人,也要引导孩子接纳“发脾气的自己”或“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XX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总是督促唠叨,认为只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绩。孩子则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一位成功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没有为孩子请陪读,也没有请家教,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去承担责任。张红的孩子上二年级时,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回家做一篇口算交上去,而且题要自己出。张红的孩子回来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给出题,我们怎么办?”张红说:“我们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有一天…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第1期—2期合刊中,“成功计划”栏目发表了本刊主编孙云晓先生执笔的《成功宣言》,它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的内涵,为广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真正帮助孩子走向成功提供了理论支持。要让孩子成功,父母和老师必先成功,而成功的父母和老师离不开优良的教育素质。因此,本刊作为“成功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将致力于父母教育素质的提高。从本期开始,“成功计划”栏目将隆重推出“成功家教系列讲座”。这些讲稿是由本杂志社组织各领域专家撰写的,凝结了专家们多年来的教育心血。文章事例生动,道理…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家教的错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但是有些父母仍旧沿用“管、训、卡、压、打”等过时的、不科学的家教模式,来对待新世纪的孩子。因此近年来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许多家庭暴力事件,这是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改变由于家教的错位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被动局面,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生“减负”的大势所趋。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过数千名父母,从大量家教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使父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我曾在初一年级同学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烦恼排行榜”。有接近20%的同学.把“父母总是把我和其他孩子比较”放在榜首。与朋友一起聊天,当说到孩子时,很少有朋友谈孩子的特点与进步;时常听到的。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4.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与家教》编辑部: 我是一名教师,前日家访时,一家长告诉我,她的14岁的女儿强行“霸占”了一间闲置的小屋,并在小屋的门上贴上“告示”:早上7:00之前父母不得入内;晚上7:30~10:00家长不许打扰,有事请敲门。这位家长对孩子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认为孩子大了不要娘了,讲述时甚是凄凄然。无独有偶,我一位朋友不久前搬进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居住条件改善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他15岁的孩子的要求却让他为了难:孩子要求给他一个独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8,(2):32-32
父母当年信奉“棒打出孝子”的育儿之道,经常对我拳脚相加;而今,也谆谆教导我:“孩子不能打,关键是要手臂高高举起而不落下,要的就是她对此的畏惧感。”  相似文献   

17.
淘猫妈 《家长》2008,(Z2):50-51
这一切只因为父母的心态没有改变。心态没有变,父母的行为也就不会变,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前天我与一位朋友聊天,在电话中我知道他一直在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发愁。其中一次的起因是,他为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买了一些小点心,孩子放学后发现点心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19.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分离之爱”。孩子本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要长大,并要走向外部的世界。在教育和帮助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同时,父母也不能丢失了“自我”,这个自我,包括作为社会人的父母本身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事业发展与身心健康。牺牲了婚姻,“弱化”了孩子在家教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有不少中年夫妇的家庭,常常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降生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丈夫的需要被忽视了。结果,随着孩子的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